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洛阳·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市政协党组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
这座桥,为5户村民而建
转作风 强服务 促发展
擦亮服务窗口 畅通沟通渠道
政务要闻
荷花吐艳溢清香 景色旖旎似水乡
我市建立政府增信基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6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这座桥,为5户村民而建
    昨日上午,高新区孙旗屯乡燕家沟村村民戚汉伟,冒雨把两车石子卸在家门口。“20年前我就想修房子,没有这座桥,这个愿望今天也实现不了。”戚汉伟指着面前刚修成的桥,一脸的幸福。

    燕家沟村有条河沟,大多数村民住在沟南,仅有5户村民住在沟北。沟北的村民想出村,有两个选择,一是绕远道,二是摸着石头过河。前不久,村里在河沟上修了一座桥,从此,这5户村民有了“出路”。

    门前一道沟,村民几多愁

    记不清拐了几道弯,记者终于找到了燕家沟村。眼前的这条河沟有四十米宽、四五米深,虽已干涸,但想跨越它也没那么容易。

    为啥不住沟南,偏给自己找麻烦?今年87岁的戚现说,早在50年前,他家也在沟南住,那时家里穷得叮当响,肚子是空的,茅草屋是漏风的。沟北有一面陡坡,是开凿窑洞的好地方。于是,戚现一家到沟北打了几孔窑洞,在这里安了家。随后几年,不断有人来沟北凿洞而居。

    戚现说,现在想出门,西面没有路,要么绕到东面的坡上,要么趟水过河沟。

    燕家沟村村委会主任徐利利说,这5户村民耕地在沟南,每年收秋时,难题就来了。

    徐利利把记者带到东面的一个路口,这是村民要绕道的起点,路宽不足两米,面前是一个陡坡。下雨路滑,记者几次险些滑倒。上了坡,徐利利指向远处画了个圆圈,说:“绕这一圈,一公里多,这样的坡有两三处,车不好走,收了粮,有些人就扛回来。”

    这些年,有村民因绕道而使驴车翻沟,最终落下残疾;有小伙子因家住沟北而遭遇两度退婚……

    村干部垫资,建桥为大伙

    燕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陈芳说,为这5户村民建桥的想法早就有了,但一直没能实施,原因只有一个——没钱。

    燕家沟村是孙旗屯乡较偏远的村,村民多以务农为生,村里也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建一座桥,少说也得数万元,这对燕家沟村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我们几个一合计,决定先把这些钱垫出来。”陈芳说,他们5名村干部拿出7万元,除了建桥,还修了一条长70米的水泥路,通到各户家门口,“这些钱当然不够用,还欠沙石等材料费8万多元。”

    燕家沟村为村民建桥的事,也得到了孙旗屯乡的大力支持。陈芳说,他们之前向乡里打了建桥报告,并得到了批复,“乡领导来了好几次,表示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我们”。

    桥梁建好了,干部却“躲”了

    5月4日,桥梁正式开工建设,可把5户村民乐坏了。“建设期间,工人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徐利利说,5户村民29口人谁也没闲着,你家烧茶水,他家送水果,忙得不亦乐乎。

    5月14日,这座桥竣工。第二天,5户村民决定请村干部吃个饭,但被婉拒。“电话打了好几个,可他们就是不见我们。”一位村民说,对于他们这5户村民来说,这座桥的意义太大了,于情于理,都应该表达一下谢意。

    一旁的徐利利接过话头:“可别再说吃饭的事了,几十年了,现在才办成,我们都觉得脸红,咋还能吃大家的饭!”

    本报首席记者 李三旺 通讯员 申社彤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