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个中午,穿行在宜阳县三乡镇后院村中的清风,将昌谷老年公寓厨房里的蒸肉香味飘出好远。
79岁的村民周同信,和其他几位老人一块在公寓宽敞的棋牌娱乐室内看电视,等待餐厅开饭。作为老年公寓的首批入住者,他丝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不用自己做饭,睡的地方也凉快,还能看电视,以前哪儿敢想?!”
昌谷老年公寓本月6日正式开业,是宜阳县第一个村级老年公寓。更让周同信感慨的是,就在3年前,后院村还是市级后进村。
最怕的是看不见希望
在后院村教学点执教的刘乐毅难忘2011年前的后院村:稍微下点雨,村中道路就泥泞不堪;因为地处丘陵地带,能够灌溉的土地不足1/4,村民“土里刨食”,生活艰苦,外出打工者越来越多。
2011年2月,后院村被列入市级后进村名单。当年11月,在宜阳县整顿后进村行动中,时年49岁的后院村人刘刚民从外地回到家乡,当选村委会主任。
刘刚民说,比起村容破旧、交通不便、劳动力外流来说,最怕人的是因为看不见希望而近乎麻木的人心。后院村的“摘帽”之路,是从修建脚下的水泥路开始起步的。
2012年年初,在上级支持下,后院村相继修通了村里和通往田地里的几条水泥路,雨后泥泞从此成为记忆。
“村里没有任何集体产业,除了上级帮助,主要是村委会成员自己筹措资金来修,15公里长、5米宽的水泥路面,花了快100万元。”刘刚民说,路修好之后,村委会又开始组织人打机井,实行村务管理公正公开,敞亮的农家书屋也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
当年,在村庄面貌明显改观后,后院村的后进村帽子被摘掉。
最乐的是冲破头脑僵化
后进村帽子摘掉后,960口人的村庄,接下来的路该咋走?
土地流转政策让土地集中利用成为可能。村委会成员早讨论、晚开会,统一了意见:还得在土地上下功夫,种庄稼不行就种树,没技术就找别人帮忙。
去年10月,一个占地400余亩的特色农业种植养殖及绿化观赏苗木花卉基地在后院村的土地上生根。
苗木基地的落户,让许多不宜外出打工的村民有了就业途径。目前,常在农闲时到苗木基地劳动赚“外快”的村民有几十人。目前,苗木基地种的菩提树苗已有多地经销商前来订购,排排雪松幼苗待价而沽。
伴随着周边景区的开发,近期,后院村村委会又和一家公司签约,决定以出租土地的方式在后院村建设一个占地约2000亩的综合旅游度假村项目,目前项目已进入规划建设阶段。
最想的是增强人才后劲
昌谷老年公寓目前已吸引22位老人入住。公寓负责人兼会计周书功说,村委会投资建了房屋,买了东西,要想方设法用好管好。
后院村的面貌变化了很多,但村委会成员和上级领导心中并不轻松。分包后院村的三乡镇人大主席团副主席黄俊杰说:“今年年初,村委会曾经问过那些回家过年的年轻人,如果他们愿意在家乡投资创业,村委会可以给予资金支持。但20多个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回乡创业,这是目前最让人头疼的事儿。”
如今,后院村的许多孩子已跟随打工的父母前往外地,在农村学校整合中,后院村中教学点仅保留小学一二两个年级,现在还有20多个孩子。“希望这些留下的孩子们,长大后能给村子带来更多的改变。”教师刘红民说。
在村委会主任刘刚民的三年规划中,下一步,他打算在村里办个好点的幼儿园:“村里已经多年没出过大学生了,我们要从娃娃抓起。现在,苗木基地已渐成气候,旅游度假村也开始建设,以后咱们本地收入也不会比外边差多少,相信以后会有年轻人回来,因为这里是他们的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