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迹斑斑的铁门换成了锃亮的白钢门,木窗子换成了铝合金,外墙刷得很漂亮,还给我单独装了水表,煤气进了户,下水道也通了。”62岁的颜学银老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住了近30年的职工房,经过功能性改造,变成了一个舒适的家。
颜学银是湖南省常德市的一名下岗职工,20世纪80年代就居住在三眼桥小区。作为湖南省老工业城市,津市曾聚集了大批产业工人。三眼桥小区有54栋居民楼,近6000名常住人口,为常德市当时最大的住宅小区。20世纪末,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津市原有的企业纷纷改制、破产、倒闭,职工大多下岗再就业,致使很多公共居住区无人维护,城市棚户区居民达3.2万户,其中危旧公房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代表津市昔日荣耀的三眼桥小区成了棚改区最难啃的“骨头”。
2013年年底,津市市政府决定投入6000万元帮三眼桥小区“穿衣戴帽”,对小区住房进行屋面、外墙改造,更换门窗,增添了农贸市场、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绿化、亮化一样都不落,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升级的同时,也将违法建筑拆除。颜学银的房子在一楼,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这次改造拆除了他近3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开始心里想不通,现在看到整体改造后的效果,颜学银老人乐不可支。
为有效破解棚改资金不足难题,津市推出了整体开发的资本运营模式:在征收时,引进外地第三方拍卖公司,对棚改区实行开发权与土地权两次拍卖,以开发权拍卖成交价作为土地拍卖底价,取得融资权的单位必须以土地拍卖价举牌的方式实施棚户区改造征收。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棚改征收需要的资金,又确保了土地出让收益不受损。”津市市长罗先东告诉记者,此举极大弥补了棚户区改造资金的大缺口。
项目捆绑是津市棚改工作的又一创新。通过整合民生保障项目资源,将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危房改造等项目捆绑建设,通过向上争取和对外引资,先后完成了油榨坊、天后宫等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共新建廉租房、公租房3539套,惠及近4000个城市黑瓦屋家庭。
近5年来,津市先后融资20亿元,改造各类棚户区16个,涉及住户8400户,改造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力争通过3年时间,完成所有棚户区改造任务,帮助中低收入群众早日实现盼居、优居、乐居的梦想。”津市市委书记王学武对记者说。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