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宋帝国三百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该书号称写尽三百年大宋历史。大宋政治、经济、文化极度繁荣又为何瞬间崩塌于铁蹄之下?宋朝为何成为士大夫阶层梦想的盛世?
1 封建王朝由盛及衰的反思录
大宋虽然积贫积弱,存在着冗官冗兵冗费等诸多弊端,但如果将宋朝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中比较,大宋仍然不失为一个盛世。大宋有着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富裕的物质生活,这点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窥知一二。陈寅恪先生对宋朝的评价很高:“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谈及创作该书的初衷,作者金纲表示:“既然大宋如此辉煌,那么我们就需要好好研究一番,看赵匡胤及其后人是如何执政的,有何得失,这也是历史研究者的使命所在。”本书既忠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生动有趣,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大宋立国前30年,是中国历史的黑暗年代。了解这30年,就明白大宋王朝为何被称为文明盛世。赵匡胤“陈桥兵变”时,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乱的五代十国中,近百年的藩镇割据,使得整个社会生产力低下,民不聊生。而经济落后所导致的就是道德沦丧,节操满地,理论上最血性的武将们要么动辄推翻自己的上司、玩阴谋拥戴;要么不顾廉耻地不断上演倒戈闹剧。
2 大宋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大宋是影响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朝代。赵匡胤之后,中国,有了推演文明、天下为公的自觉。而这种自觉,与赵匡胤自出生之后即经历的乱世“故实”有关。“赵匡胤绝对可以被称为圣君,原因就是他鼓励思想开放,大力发展教育,正是开放的思想和重视教育才有了后来繁荣的大宋。”金纲说道。
赵匡胤上台后,首先鼓励思想开放,其标志性事件是改变历朝“重农抑商”的做法,鼓励商业发展,使得后世大宋的贸易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最重要的是,赵匡胤非常重视教育,不但在中央设立了中央官学,还在地方设立了府、州、县、社各类学校的建制和廪养制度及教学制度、考试制度、奖惩制度。这些制度非常详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的官学系统中有小学或者社学,专门针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流传至今的《三字经》《百家姓》等就出现在宋朝,这在那个时代是领先世界的教育体制。
大宋帝国思想的开放还表现在文化上的开放与包容,像太宗皇帝虽然不信佛教,但是为了“存其教”,还是让大臣们阅读佛教的经典。对于教育的重视,结果是在大宋时期,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如“程学”“理学”“心学”等,大宋各地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学院。
(据《广州日报》)
延伸阅读
《大宋帝国三百年》序摘
我说的是“故实”不是“故事”。
“故实”与“故事”比,意思差不多,却是比“故事”更靠谱、更有意味的历史片段,一般都记载于正史或野史之中。它就是一个个历史现场。
有些“故实”看上去像神话。
…………
读历史,不要拒绝“神话”。
“神话”里藏有人文“密码”。
“神话”,是照临族群心理秘密的“神灯”,从中可以破译的信息不是一般的丰富。讥讽历史记录的“神话”为“荒诞不经”“没有价值”,如此读史,心灵就太过粗糙啦!实在说:勘透“英雄传奇”的“神话”故实,它所蕴含的人类学价值,须别具只眼。进一步说:理解历史记录者为何记录这些“神话”故实,更需要一点“历史哲学”的知识背景。
这话展开有点复杂,可以简略说说我的读史体会。
读史,应有三个阶段:
一、知道历史故实一桩桩,哪怕知道一个又一个边角故纸中的所谓“稀见史料”,也还不过是很小很小的读史收获。这不是件太难的事,勤快一点,多读书就可以做到。
二、从史中觑见历史故实后面的民心向背、族群愿景、种种“迷信”记录的人类学意义空间以及感同身受地理解历史人物痛苦的哭泣、欢乐的微笑、不知所措的惶惑,如此读史或治史,会更有意味,收获也更丰富。要比“稀见史料”的炫耀有意味得多。
三、如果还能因此而窥见历史书写者(记录者)面对历史往事,“重新思想”的逻辑起点与脉络,这样读史,或治史,生命将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人性、人类心灵,如果可以是所谓“科学的”,那么它也如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所说,“溶解在历史学里面”,而这种“溶解”,事实上就是“重新思想”的结果。所以,科林伍德有个著名的论断:“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科林伍德之后,意味着:阅读历史或研究历史,其枢机,不仅仅在于阅读或研究历史往事,更多的则在于阅读或研究历史往事记录者的思想,并开始你自己的“重新思想”。这样读史,就进入了思想史。
■作者简介
金纲,原名李作乾,1952年出生于天津市。曾任北京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论语鼓吹》等。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