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2日电 20世纪50年代“八千湘女上天山”远赴新疆垦荒援建,60年代10万上海知青赴疆支边,新中国一代代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边疆建设。如今,万余大学生志愿者依然迸发着青春热情,在天山南北“十年接力”,与新疆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公益助学身累心“甜”
2012年6月,即将从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毕业的曹永祺,因为看到学校宣传栏里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宣传广告,毅然踏上向西追逐梦想的列车。他被分配到地处塔里木盆地西缘的阿合奇县,这里是柯尔克孜族群众聚居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我在阿合奇县无锡援疆前方工作组工作,经常和大学生志愿者们利用周末下乡了解当地群众生活情况。看到学校基础设施差、学习用品缺乏后,我决定利用在大学里做公益活动的经验和人脉资源,开展公益助学。”曹永祺说。
两年来,曹永祺的公益助学活动越做越大,通过公益组织援助,他为包括阿合奇县在内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县一市山区1113名贫困孩子募集到全新的爱心鞋;为山区学生募集到1500余件衣物、360顶棉帽和1.3万件玩具。
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公益助学活动,曹永祺虽然觉得辛苦,但看到受益的孩子更多了,他感到很开心。
牢记宗旨情系喀什
毕业于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90后山东小伙董旭昊,不但选择了志愿服务新疆,还主动放弃工作条件优越的昌吉,到了离家更远的喀什。但无论在哪里,他始终牢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宗旨。
喀什地区一些农村的艰苦条件给董旭昊极大的震撼,他决心尽自己所能帮助当地的贫困家庭。今年以来,他积极与全国各地公益组织联系,争取了价值1万多元的爱心棉袜发放到叶城、伽师、喀什等县市福利院和当地贫困家庭;为疏附县谢热克萨伊1村小学与叶城县柯克亚乡12村小学争取了800余套爱心玩具、书包。当看到孩子们领到玩具时露出的纯真笑容,董旭昊感到无比欣慰与快乐。
扎根于田青春无悔
骆洪梅仍能记起2003年8月23日,她庄严宣誓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分子,以及“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承诺。她被分配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田县科克亚乡。
“当时乡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指导乡亲们种植蔬菜大棚脱贫致富,由于专业相通,我成了一名技术指导员。语言是最大障碍,当我第一次在维吾尔族乡亲面前生涩地说出‘安布’(钳子)时,他们都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逐渐拉近了。因为经常帮助村里的大叔大妈干农活,他们都很喜欢我,一位大妈还要认我做干女儿。”骆洪梅回忆说。
2004年8月,一年志愿服务期满,眼看可以回家了,骆洪梅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于田。在说服父母后,2004年年底,她通过公务员考试留在了于田。“留在西部无怨无悔,我要做一名新时代的留疆知青。”骆洪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