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五子之歌》中有句话,“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个典故出自洛阳:夏太康为帝时,生活腐化堕落,民众对他非常不满。结果有穷氏的后羿趁太康外出狩猎时,兵不血刃占领了他的王宫。太康的5个弟弟保护他们的母亲逃到洛汭,做这首《五子之歌》表示对兄长的控诉,也表达了他们深刻认识到维护民众的重要性。
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了这种民本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后来唐太宗也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然而,古代的民本思想离不开“君为邦主”的烙印,就统治者而言,“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为“天子”,官员称“大老爷”,老百姓是“庶民”。
只有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才真正实现了“民本主义”。从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把过去的“子民”变为“人民”。就像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但是,我们这个国家毕竟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历史,“官本位主义”根深蒂固。很多人还有着旧时当官的恶习,一旦做了官就把自己凌驾于人民之上,不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而是当成官老爷;一切不是从群众利益出发,而是一味迎合领导、捞取政绩、谋求升官;工作中不调查研究,不深入群众,不顾及民生,不听取百姓意见,把自己和老百姓割裂开来,认为自己的话就是圣旨;不是闻过则喜,而是听到群众的不同意见就大发雷霆,甚至视之为“刁民”打击报复……
这样的干部虽然是少数,但严重败坏了共产党人的形象,助长了只为升官不干实事的不良风气。还有位人大代表为官僚主义摇旗呐喊,公然说“官员是公仆,不是老百姓的奴隶”。这样的论调,充分说明了个别官员“官本位主义”思想是何等严重。
真正的好干部,要树立公仆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群众的带头人,要放下官架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要做“人上人”,不是“千里来做官,为的吃和穿”,而是要以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榜样,全心全意为广大群众谋利益。
(作者单位:洛阳市发改委)
投稿地址:洛阳市开元大道218号报业大厦20楼洛阳日报评论部。邮编:471023。电子信箱:dengdehong@163.com。官方微博:@洛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