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强调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不搞无限上纲、人人自危。
批评与自我批评好比自查病情和请医生看病,是针对人思想和言行上存在的“病灶”进行的一次门诊治疗,目的是争取把小“病”及时治好,防止变成大“病”而住院治疗。如果一个“患者”能从思想上愿意接受“治疗”,行动上积极配合“治疗”,就会很快康复;反之,自我感觉良好,讳疾忌医,怕“打针吃药”,任由“病情”发展,就会由小“病”变成大“病”,到那时后悔就晚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前所罕有的铁腕反腐治贪、正风肃纪,一些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处罚时,几乎都谈到没有虚心接受群众意见,“没人提醒我”,如果当年有人“咬咬耳朵”,自己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说明,小问题没人提醒,大问题无人批评,最终就会酿成大错。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无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是一剂良药,都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前怕狼后怕虎”,既担心开诚布公暴露自身问题对自己不利,又害怕坦率地批评别人会得罪人,查摆问题轻描淡写,开展批评隔靴搔痒,这怎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治病救人”,须放下思想包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畏首畏尾、患得患失,于己于人非但无益,反而有害。要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顾虑,既深刻剖析和检查自己,又开展诚恳的相互批评;要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组织高度负责的精神,“一把手”当好“引导员”,其他班子成员打消顾虑跟上来,着力创造一种让党员干部敢说真话、畅所欲言的氛围和条件。
“治病救人”,须学会换位思考。人们常因“身在此山中”,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和缺点。作为被批评者,要虚心纳谏,理解批评、思考问题、找出原因,认真地想一想问题有哪些表现、哪些危害,挖一挖思想根源,不管是有则改之还是无则加勉,都要从批评中汲取营养。
“治病救人”,须秉持一颗公心。批评与自我批评本身并不是目的,关键在以此帮助班子成员改进提高、统一思想、增进团结。既要有不留情面、直言不讳的勇气,又要有帮助同志、维护团结的觉悟;既要尖锐真诚地指出问题,又要开出切实可用的药方。如此,方能形成“团结—批评—团结”的良性循环。
在掏心见胆中共同提高、在发现问题中增进感情、在解决矛盾中达成共识——这样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才能开出凝聚力和战斗力!
洛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