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调查,飞播造林,虫害防治……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王联营工作28年来,奋战在林业工作一线,用心血呵护着那一片亮丽的绿色。
王联营曾组织飞播造林50万亩,为城市筑起了绿色屏障。
“折腾几天,能晒脱几层皮。”王联营回忆道,深山老林没有路,交通非常不便,吃住均在野外;顶着烈日作业,调查水土状况,皮肤易泛红瘙痒;没有GPS,为保障精确造林,航标要每50米打一个;受皮外伤、失足落崖、被蛇咬伤等时有发生,急救包成了必备品……
飞播造林对气象条件要求较高,作业任务常因刮风下雨而取消,为此,王联营还要当好气象员。“飞播的最佳时间在早6点和晚6点之后的两个小时,那个时段的气流最为平稳。”王联营说,为避免失误,他和同事们轮流值守,以便飞行员获知准确的气象条件,如遇突发情况,他们则要点火生烟,看着飞行员安全离去。
“不管天冷天热,只要一个电话,王站长就带着技术人员前来诊断。”6月中旬的一天,接到造林大户刘学林的电话,王联营冒着37℃的高温,跑到高新区辛店办事处昌沟村的林地里,帮助他解决虫害问题。
林学出身的王联营,熟知病虫害带来的损失,“晚治一天,树木成活率就随之降低,受损失的是老百姓。”近年,他常深入基层,将科技知识送到林间地头。
杨小舟蛾每年发生四代,且成几何级数增长,幼虫以啃食杨树叶片为生,严重者可使树木在夏季呈现冬季的光秃景象,是洛阳近60万亩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天敌。
“那60万亩杨树,是洛阳环保的绿色屏障,也是解决洛阳木材短缺的基础。”王联营说,从虫情观测、药剂配制到飞播作业,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
龙门西山8000亩森林公园现已郁郁葱葱,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这是2002年我市实施的城市绿化工程,王联营正是该工程的主要规划者。
“植树造林季节性强,做完规划还要进行项目招标,留给植树造林的时间不多,不能有片刻延误。”王联营说,当时雪未完全消融,道路泥泞,他和同事们白天调查土壤情况,晚上忙于编制规划,连续三天三夜,每天仅休息4个小时,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造林施工留出了宝贵的时间。
“结合工作实际,就是要把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搞扎实,并把我们的技术送给林农,让造福洛阳人民的山更绿、森林更茂盛。”对当下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王联营如此理解。
本报见习记者 姜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