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素领蹲在地头,欲哭无泪 |
|
▲说到种瓜赔钱,张转运眼含泪水 | |
核心提示
闷热的天气持续了好几天,西瓜成了许多人清热解暑的最佳食物。然而近日,我市一瓜农说“地里的西瓜不要钱”,在当地引起关注,使得附近不少居民前去摘瓜。
记者走访了解到,由于2012年和2013年西瓜价格较高,不少瓜农获得了较高利润,导致今年不少人跟风种西瓜。可种的人多了,西瓜大量上市,供过于求,价格随之走低,许多瓜农今年赔了钱。专家表示,农产品价格变化较快,切不可盲目跟风种植,应全面衡量市场行情后再做出判断。
1 “西瓜不要钱”的无奈
近日,当记者来到孟津县会盟镇马庄村的田埂上时,今年50岁的农民霍素领正光着脚蹲在田地里,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这片田地,欲哭无泪。
他眼前的这片田地,与周围种着郁郁葱葱、已快一人高的玉米地不同,刚犁过的黄土光秃秃的,不见一丝绿色。
就在五六天前,这里还躺满绿油油的西瓜,田间地头都是人。“地里的西瓜不要钱,他们都是来摘西瓜的。”霍素领的语气颇显无奈。他希望大家赶紧把地里的西瓜摘完,好让他种下玉米,这样能减少一点损失,“再晚就来不及了”。
霍素领为什么将西瓜白白送人?
原来,霍素领种了几十年地,但之前并没有种过西瓜。去年,他听说西瓜行情不错,从地里收购的价格就在每公斤2元左右。于是,他和妻子李爱勤及几个亲戚东拼西凑借了30万元,在去年11月包了70亩地种西瓜。
经过几个月的耕作,西瓜获得丰收,亩产近4000公斤。可没想到的是,今年5月初,当外地瓜农来洛阳卖西瓜的时候,霍素领的西瓜还没有熟。当5月底他们的瓜熟了的时候,外地瓜在洛阳大量上市,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
他们的西瓜在熟后的第一天卖每公斤1元,可到第三天就降到了每公斤0.6元。再往后,由于大量西瓜滞销,瓜贩开着卡车来,一次拉上千公斤西瓜,霍素领只收取100元。到了6月底、7月初的时候,他们干脆不要瓜钱了。
“没办法,这么多瓜总不能烂到地里吧。今年种西瓜赔钱是肯定的了,还不如赶紧把瓜处理掉,腾出地来种玉米,这样还能减少一点损失。”李爱勤无奈地说。
2 盲目跟风种植结“苦果”
其实,看到前两年行情好就跟风改种西瓜的远不止霍素领一家。
在马庄村东北方向约1.5公里处的雷河村,就在洛常路的路边,堆放着的六七堆西瓜正在销售,旁边还有一堆西瓜已经坏了,发出酸臭的气味。路东侧也是刚犁过的黄土地,与远处绿油油的玉米地形成鲜明对比。西瓜摊摊主张转运介绍,这些地就是他们包的,这些西瓜是地里剩下的,他们要赶快把西瓜处理掉,种玉米。
张转运今年32岁,此前一直种粮食,没种过西瓜。她介绍,在这附近种瓜卖瓜的都是她的亲戚或同村的人,也都是第一次种瓜,她自己包了50亩地,投资约20万元。
说起改种西瓜的初衷,她坦言,2012年和2013年,同村有人包了几十亩地种西瓜,亩产超过4000公斤,而每公斤的收购价格在2元至2.4元之间,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一年就赚了十几万元。看到西瓜的行情这么好,村里很多人开始效仿,可没想到今年种西瓜的人多了,价格上不去,很多人就赔了钱。“俺包了5年的地,现在赔了十五六万元,都快愁死了。”张转运含泪说道。
“农产品市场价格起起落落,变化很快,千万别看到今年行情好就盲目跟风,很有可能就会赔钱。”之所以能说出这句话,伊滨区佃庄镇生猪养殖户陈海明是有感而发。
原来,2007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精瘦肉零售价涨至每公斤28元。看到市场行情这么好,陈海明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养猪。可是,随着生猪养殖户大幅增多,到了2008年4月以后,肉价持续回落。他回忆,一头生猪3个月左右出栏,重约100公斤,2007年的时候一头生猪收购价为1800元左右;可到了2009年上半年,一头生猪收购价仅为1100元,除去人工、饲料、水电投入等成本,根本赚不了钱。
3 破解“丰收悖论”,农民、政府都应有所作为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丰收悖论”,也就是说,看到别人种植某种作物而获得丰厚利润时,其他人也跟着种植这种作物,导致在下一个收获季节虽然获得丰收,却挣不到钱。
河南科技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延军介绍,之所以产生“丰收悖论”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农民缺乏仓库,再加上不少农产品不易储存,所以收获后,农民害怕烂掉而集中推向市场,即使赔本也卖,造成销售时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弱;另一方面,销售渠道单一,农民种的农产品基本上推向了市场,以居民消费为主,而没有向加工等领域延伸。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高延军表示,相关部门应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包括近几年我市主要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收获情况、收购价格、成本等走势信息,让农民在全面衡量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做出判断,避免仅凭一点情况就盲目跟风种植的情况再度发生。
“一旦进入种植阶段,一定要做到两个有的放矢。”高延军说,一方面,由于同一类农产品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如果农民种植的产品没有特色,就很容易失去市场主导权,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是赚是赔都不由己。“比如大量上市的西瓜,只能随市场定价,农民却没有自主定价权。但如果种植的农产品有特色,区别于数量较多的‘大路货’,就有市场竞争力,如个头较小、口感较好的可丽西瓜,走的就是精品路线,有特定的目标销售人群,就会避免扎堆儿。”他说。
另一方面是拓宽销售渠道,做到精准营销。“农民不能坐在地里等收购商上门,要主动出去寻找市场,寻找销售渠道。”高延军表示,例如,现在有许多饭店和特色饮品店会推出鲜榨果汁,其中鲜榨西瓜汁很受欢迎,而且价格不菲。如果种植户能与这些商家对接,就会解决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的滞销问题,把农产品变成实际利润。
相关链接
我市采取措施帮扶瓜农
据市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市旱地西瓜栽培面积约3万亩,主要分布在宜阳、洛宁、孟津、伊川等地,预计总产量6万余吨。
目前,为了帮助瓜农拓宽销售渠道,我市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全市共设立176个自产瓜果直销点,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在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等区适当增加了自产瓜果直销点的数量。另外,市城管局制作了3000份标注有自产瓜果直销点位置和各区域负责人电话号码的示意图,让各区城市监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分发至瓜农手中。此外,瓜农、果农进城直销不罚款、不收费,如果瓜农、果农遇到罚款、收费的情况,可拨打12319城建服务热线进行举报。
(郝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