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战争文学系列和中国近代史系列的图书总销量成为仅次于哈利·波特系列的畅销书。其中,长篇纪实《长征》已印刷25次,销量40多万册;《朝鲜战争》销量20多万册;《解放战争》已印刷15次,销量80多万册。
需求影响生产。这种强烈的阅读需求也带来了近年报告文学创作领域史传著作风行的现象。“长篇历史纪实热”“名人伟人传记热”等既受读者欢迎,亦受出版商热捧,于是就出现了历史题材占据报告文学市场的现象。
1 历史纪实具有独特价值
历史题材作品在报告文学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是最易受读者欢迎的一种题材样式。在当前图书市场上,历史纪实和人物传记依旧保持着较好的市场反应,这与普通读者渴望了解历史、探秘往事、以史为鉴的阅读心理需求密不可分。所有的历史都指向现实,所有的传记都指向个人和读者。
历史纪实具备实录、史志、史传及史鉴价值,在阅读市场上颇受读者追捧。尤其是那些内容新颖独特的纪实,那些富于个性色彩、催人泪下、曝光私密的自传或名人传记,更是在市场上大出风头,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
《长征》《朝鲜战争》《解放战争》,这些作品有数十万字乃至130万字,提供了丰富的新鲜史实内容,很好地满足了读者对于作品知识性、趣味性的需求。金一南重写中共早期历史的《苦难辉煌》大为畅销。李洁非的《胡风案中人与事》探析荒唐时代与小人物命运的关联,发人深思,以区区一两万字的篇幅竟摘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张培忠的《文妖与先知》挖掘“性学博士”张竞生鲜为人知的生平,带给读者新鲜的阅读体验,并被改编成电视剧《铁血兄弟》。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120周年诞辰。其间出现了一批与毛泽东有关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湖南女作家余艳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3年第12期上发表了《板仓绝唱——杨开慧手稿还原毛泽东爱情》,通过独家披露的杨开慧当年的日记手稿,考证她与毛泽东的爱情往事及其心路历程,内容真实可信,人物炽热的情感感人至深,同时也很好地补白了当年的一段史实。这篇作品以其独特的题材受到了文坛内外广泛的好评。
2 新内容、新视角、新发现与新思考
历史纪实创作大多建立在新发现的文史资料、档案、田野调查或口述实录搜集到的新材料等基础之上,大多带有揭示历史真相、内幕或隐情乃至“抢救历史”“重述历史”的意味。因此,不少此类作品实质上是一种旧闻新知,具有较强的信息性、新闻性,能够满足读者探见历史真相的阅读期待。
在历史题材创作上,作家们特别重视新视角和新思考,赋予自己的作品以鲜明的历史理性色彩。作家薛媛媛写的长篇纪实《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一书,深入挖掘那段不该被忘却的历史,实际上是对共和国橡胶开发史和经济发展史的一段补白。张雅文的《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生动地回顾了香港被英国侵占直至顺利回归155年的历史,以历史的关节点为线索,连接起香港回归前后的变化,对香港社会存在的五光十色的社会问题客观地进行了反映和思考。徐怀中的《底色》以作者当年的亲历日记来还原一名战地记者眼中的历史,在战争和人的关系中张扬人性的光辉,题材独特,广受关注。
除革命历史题材外,其他历史题材也备受关注。小说家阿来的非虚构纪实《瞻对:两百年康巴传奇》试图通过对甘孜州一个叫瞻对的小小村落居民生存状态的描写,通过对藏民与政府当局关系的变化过程的描述,反映康巴地区传奇般的历史,令人耳目一新,受到读者瞩目。
3 历史纪实指向当下生活
历史是现实的镜鉴,历史纪实往往都指向当下社会生活,对今天的读者和人们富于启示意义。
《忠诚与背叛》的作者通过深入挖掘红岩历史往事,揭示出“忠诚与背叛”是一个革命者最根本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根据作者的考察,在红岩历史中,地位越高的官员背叛信仰、沦为叛徒的概率反而越高,而女性则几乎没有叛变的。通过揭开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作者生动地阐述了理想与信仰的问题。理想与信仰至今依旧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根本性问题,树立远大理想是解决当下不少人思想迷惘、精神空虚的一味良药佳方。
历史纪实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可以帮助读者增进对历史本真的认识与了解。王树增的《长征》,吴东峰、朱继红的《长征:细节决定成败》,或者提供新颖丰富的史料,或者提供新鲜的视角,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
历史题材中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对读者则往往具有励志、激励作用。许多人物的生平经历,他们的思想魅力、精神魅力都能带给读者潜移默化的浸染与熏陶。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满妹《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通过记述领袖伟人的一生,带给读者深刻的艺术感染和思想教化。张雅文的个人传记《生命的呐喊》以一个小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特别是通过描写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的过程,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这些作品均曾不断再版或重印。
历史纪实的畅销与热销,可以带给文学创作诸多有益的启示。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