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家住西工区健康西路社区某单位家属院的魏师傅,碰到个倒霉事儿:一家公司在小区卸货时,货物从车上滑落,不偏不正,正好落在他的轿车前风挡玻璃上,玻璃烂了。
魏师傅提出,对方赔2500元算完事。而货主朱师傅说,要得太多,不能接受。俩人气都不顺,矛盾逐渐升级。魏师傅不让对方车走,朱师傅则用另一辆车堵住了小区大门。
群众一个电话,社区主任杨静来了。
“魏老兄。”54岁的杨静来到魏师傅家中,开口叫了30岁出头的对方一声老兄,“要说咱也够倒霉的,馅饼没掉到咱头上,却掉下一块‘石头’。”
杨静的这一声“老兄”并没有让魏师傅领情,他坚持要2500元,少一分也不行。
这头不行,找那头。杨静转身来到朱师傅家中。“朱老哥。”她还是以哥相称,“毕竟咱把人家的车给砸烂了,于情于理,咱得赔点,你现在把小区大门一堵,不是更没理了吗?”
正在气头上的朱师傅,同样没领杨静的情,三言两语把她打发走了。
调解陷入僵局。
第二天,杨静再次来到魏师傅家中寻求突破口,然而,魏师傅说,除赔2500元外,对方还得再赔他800元误工费。节外生枝,把杨静推上了“绝路”。果不其然,对方一听,把桌子拍得啪啪响,表示一分钱也不会赔。调解再度陷入僵局。
从朱师傅家出来已是中午时分,杨静顾不上吃饭,又找到魏师傅。看到杨静这么锲而不舍,魏师傅松了口——800元误工费不要了,但那2500元不能少。
魏师傅一松口,杨静的“进攻”急忙跟上。这一次,货车司机成了她“求胜”的砝码。“我告诉他,事儿一出,朱师傅肯定要把账算到司机头上,人家司机风里来雨里去,挣俩辛苦钱不容易。”杨静说,她的这一番话,让魏师傅最终减了100元——赔偿2400元,否则免谈。
2500元降到了2400元,说实话,杨静没有底气能让朱师傅接受,但她没有放弃。她小跑来到朱师傅家里,把话一说,对方表示,就给2300元。
一边是少了2400元免谈,另一边是只给2300元,杨静两边又跑了几趟,最终也没能把中间这100元的事摆平。调解第三次陷入僵局。
接下来发生的事,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社区书记刘海霞告诉记者,当天下午,她和杨静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再次来到魏师傅家中。一进门,杨静二话没说,朝着魏师傅两口子深鞠了三个躬。这一举动,让对方一下愣住了。“她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我也不知道。”刘海霞说。
紧接着,杨静开了口:“快两天了,这个事儿也没能让你们双方满意,这不是你们的错,归根结底是我们社区干部的调解没到位,我代表社区给你们道个歉。”
“再硬的冰,也架不住暖心的话啊!”刘海霞说,杨静此言一出,让魏师傅两口子很受感动,当即表示接受2300元的赔偿。
“死疙瘩”,就这样被解开了。 本报首席记者 李三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