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过去半个多月了。记者近日从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了解到,7月以来,该协会有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接待量较平时增加40%。
心理专家称,暑期是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家长应合理引导、正确对待,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重拾信心。
1 有了心病寻“心药”
近日,记者从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了解到,今年暑假期间,前来寻求心理辅导的青少年比平时多了不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钱华说:“暑假之前,协会每周接到咨询电话10多个,暑假期间,这类电话每周有20多个。前来咨询的家长和学生数量比平时增加了40%,其中上网成瘾、早恋等问题占多数。”
为什么青少年在暑假期间扎堆解决心理问题?
钱华说:“一方面,孩子在暑假期间治疗‘心病’时间较充裕;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处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过渡阶段,心理压力较大,家长希望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2 五类“病”态对症治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行为习惯差、学习动力不足、新生适应难、上网成瘾、早恋等五种类型。
■行为习惯差
案例介绍:三年级学生明明(化名)因学习成绩差,父母经常打骂他,学校通知家长下学期到校陪读。
案例分析:由于家长经常打骂孩子,使孩子变得消极、叛逆,因此他采取不学习、不听话等方式与家长对抗。
专家支招: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改变原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采取鼓励、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学习动力不足
案例介绍:初二学生小强(化名),在上学期期末考试后,告诉父母他不想上学,家长多次劝解无果。
案例分析:没有认识到学习是为自己的,从小未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遇到困难易退缩、放弃,对老师教学方法或老师不认同……这些原因导致孩子丧失学习热情。
专家支招: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找到问题的症结,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逐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高期望带来压力
案例介绍:中考成绩一般的小丽(化名)被其母安排到郑州某重点高中学习。面对新环境,小丽深感压力,经常失眠、焦虑且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案例分析:家长的过高期望使孩子对学习、生活产生抵触情绪。
专家支招:家长应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对孩子抱以过高的期望,让孩子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上网成瘾
案例介绍:高一男生张杰(化名)从初二开始接触电脑便沉迷其中,被学校开除后,他天天坐在电脑前。
案例分析:由于在现实的交往中得不到快乐,张杰只能借助网络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大部分有网瘾的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经常吵架、与孩子沟通存在问题而造成的。
专家支招:家长应首先检讨自己的行为,看是否是由于家庭的不和睦导致孩子出现上述行为的。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的鼓励,才是治疗网瘾的良药。
■早恋
案例介绍:高二女生李翔(化名)原本成绩优秀,上学期她的成绩突然下降,通过各方了解,才得知她与同班男生谈恋爱,家长多次劝解无效。
案例分析: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有好奇心很正常,这一问题的出现,也和孩子缺少异性一方家长的关爱有关。
专家支招:面对早恋问题,家长和老师不应如临大敌,对孩子进行强行制止甚至打骂。父母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与爱护,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异性的一方家长应该给予更多关爱。
3 病根往往在家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亚平介绍,暑假期间不仅可以休息,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心灵按摩”的机会。
王亚平认为,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大部分是家长造成的,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使孩子失去了成长的快乐和发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家长对孩子要求过多、管理过严,甚至限制其自由,否定孩子的想法,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王亚平建议,暑假期间,家长应该适当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根据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剖析、自我调节的方法。
本报记者 王晓丹 实习生 孟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