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洛阳·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缓解“上学难”必须保障教育用地
我市两青年获“全国
见义勇为模范群体”称号
“平安洛阳”居全省第六
会盟荷花节两周迎客逾12万人次
一位送水司机的坚守
洛阳丰收农业机械畅销全国
把“慎独”当信条
用活“符号” 促成产业
洛阳农丰:做大做强核桃产业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7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第二期洛阳文化产业论坛举行
用活“符号” 促成产业
    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洛阳的瑰宝,是不可复制的发展资本。但文化资源不等于文化产业。如何在保护、传承的同时,实现文化资源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是当下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的重大命题之一。

    7月25日,由市文化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二期洛阳文化产业论坛在凤翔山庄举行。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馆长高水旺、洛阳龙门博物馆馆长王迪、洛阳市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邵斌、洛阳圣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乐,结合“实战”经验就“如何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发表独到见解。

    加快研发 继承创新

    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能看到唐三彩的身影,生产厂家发展到300多家。市场饱和之后,大部分生产厂家因产品卖不上价而破产或停业。

    在此情况下,高水旺决定从创新上找到突破口。2013年,他牵头成立了河南省唐三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就唐三彩的原材料进行研发,结合流行元素创作新产品。目前,唐三彩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名片。

    高水旺表示,目前洛阳有很多文化资源已形成产业,如酒文化、牡丹文化、青铜器文化、唐三彩陶瓷文化,但这些产业过于分散,不能相互呼应。如果建设一个文化产业园,形成合力,将会产生“1+1>2”的效果。

    让文化产权与资本对接

    作为我市首批民营博物馆之一,龙门博物馆是国内较早尝试民间公益性文化事业场所与文化产业权益共有模式的文化产权研究、展示、交易平台。

    该博物馆馆长王迪解释,文化产业权益共有的过程是以文化产业为切入点,通过资本的链接回到文化产业中去,真正做到资本长期为文化产业注入活力。

    龙门博物馆致力于打造四位一体的文化产业权益交易平台:一是科学的交易系统平台;二是博物馆功能延伸的平台;三是学术研究的平台;四是多媒体宣传推广的平台。

    王迪说,只有在文化部门的引领下,让文化产权与金融业对接,才能使文化在产业中彰显活力和价值。

    摸清家底 多元开发

    对我市文化历史资源的转化开发,邵斌认为,要先摸清楚家底。我市有6种资源可被开发:一是神话传说,如河图洛书、洛神、牡丹仙子等;二是历史典故,如入周问礼等;三是文物遗迹;四是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河洛大鼓、宫灯、二鬼摔跤等;五是工艺美术,如唐三彩等;六是文献史料。

    “摸清家底后,应尽快成立专门机构,制订发展规划。”邵斌说,一是要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再现性开发,与旅游项目紧密对接;二是要进行延伸性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衍生品的创作;三是要尽快搭建文创产业融资平台,解文化企业发展之困;四是要创建洛阳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

    用活“符号” 开发文化酒

    洛阳圣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乐认为,洛阳开发文化酒有以下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洛阳对海内外炎黄子孙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为文化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二是品牌优势。老子与孔子在全球的影响力大,开发相关系列文化酒有故事依托,便于开展互动体验式营销。三是资源优势。酿酒鼻祖杜康在华人圈有极高的知名度,拥有杜康村传统酿酒工艺的生产企业有20多家,为洛阳文化酒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本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孙若楠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