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人类梦游般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人们讨论战争如何结束,更不能忘记战争因何而起。相比早已握手言和的欧洲,今日亚洲,尤应反思。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一战论中日关系,说是为了避战。拒不为侵略历史道歉,说是为了友好。参拜靖国神社,说是为了和平。解禁集体自卫权,说是为了安全。这着实令人费解,更令人不安。
我们无法阻止先人酿成历史悲剧,但必须为自己和后代做出明智的选择。为了和平,我们不得不向安倍首相发问。
关于历史
问题一:安倍先生认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和国际上尚无定论,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
那么,日本一战之后攻占青岛,1931年侵入中国东北,1937年开始全面侵华,把百万兵力投入中国,仅南京大屠杀就夺去30万中国人的生命。究竟从哪个角度能看出这不是侵略战争?
问题二: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停战诏书》中宣布已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波茨坦公告》说:“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并且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天皇诏书以及用千万人生命换来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今天还算不算数?
问题三: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当时两国联合声明明确表述:“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但如今日本官方审核的教科书对“慰安妇”、细菌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的表述却扭扭捏捏,甚至颠倒黑白。如此“反省”,何谈对历史负责?
关于当下
问题四:1978年,东条英机等14名日本甲级战犯被供奉到了靖国神社,此后日本天皇再也没有前往参拜。首相却执意拜鬼,甚至向亡灵“汇报”工作。政治私利和人类良知,安倍先生选择哪一端?
所谓参拜是为了向“英灵”发誓不再战、祈祷和平,那在世界人民面前发誓不是更好吗?
问题五:日方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并称将阻止中国“掠夺他国的领土”。如此公然攻击邻国,令人震惊。一个连自己的历史旧账都没算清的国家,有什么资格告诉中国怎样才是负责任的?
问题六: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让民众忧心忡忡,作为领导人,不去改进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却把政治资本消耗在极端民族主义事业上,并且大力扩军备战,挑战和平秩序,纵然国内支持率下降,亦不为所动。借用你的“历史相似论”,这种情形是否与二战前的日本相似?
问题七:安倍先生有重塑日本国际地位的鸿鹄之志,四处游说开展所谓“地球仪外交”,策划构筑“对中包围网”,建立“东方新北约”。但是,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别人不安全的基础上,日本就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吗?
关于未来
问题八:安倍先生在首次执政时称,“要脱离战后体制,必须修宪”。再次上台后又多次说,修改宪法是毕生的政治理想。
那么,首相先生的意思是要把日本带回尚武国家的轨道上吗?日本自卫队是否会“巡逻”到珍珠港?
问题九:日本渴望强化美日同盟。但看似亲密的美日,其实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都想借对方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早在一战爆发前,日美之间就围绕在华利益问题矛盾重重,并最终导致二战远东战争策源地形成。二战后,日本与强国结盟弥补自身野心与实力间的鸿沟。但同床异梦的“同盟”会维持多久?
问题十:日本自江户时期就有“有再必有三”的谚语,告诫人们,相同的事情如果发生过两次,往往很容易再一次发生。日本是一战的受益国,是二战的发起国,在全世界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努力中,日本在哪里?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着同样的韵脚。”100年前欧洲的那个夏天,不应在亚洲重现。
中国不会让历史成为包袱,但从一战中被迫签订“二十一条”的耻辱到二战中“大东亚共荣”旗号下遭受的杀戮,中国人永志不忘。以史为鉴,面对日本首相的“强大日本”梦,中国乃至世界又如何能放下警惕?
安倍先生曾多次表示希望与中国领导人会晤。与其会晤,不如先回答这些问题吧。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新媒体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