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上彩排结束后,威武龙鼓艺术团负责人代秀岚匆匆赶到伊川县文广新局。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俺们去演出,政府给补助。填好申请表,就能领到8月1日到驻伊川某部公益演出的1000元补助金!”
代秀岚所说的补助金,得益于今年3月伊川县出台的《农村(社区)业余文艺团体管理及演出补助办法》。目前,该县已登记备案的59个民间文艺团体,凡进行文艺演出的,都可申领500元至5000元补助金。
“跑阵”更有劲儿
“一说发补助,大伙儿‘跑阵’更有劲儿了。”代秀岚高兴得合不拢嘴。
“跑阵”是流传于伊川的民间舞蹈,由古代模拟战争的舞蹈演化而来,表现古战场的阵势变换,表演历史有近千年,盛于明清。20世纪80年代初,伊川县最后一次组织“跑阵”后,已有30年没进行“跑阵”表演了。
“刚开始组织‘跑阵’太难了。”威武龙鼓艺术团成员郑玉香说,起初,他们团只表演盘鼓、龙鼓等演奏,从2012年才开始接触“跑阵”。
“110个人,每天早上从5点排练到9点,一边学、一边练。”代秀岚说,当年牡丹文化节,他们受邀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跑阵”,可临近演出,服装和道具还没影呢。“110套衣服,每套50元,还有‘跑阵’用的长矛、佩刀,都是我和郑玉香垫钱买的。”
“现在可好了,县里给俺们发了一级演出资格证,只要俺们出去演出,政府都给补助。”郑玉香说,前不久,该团的一次“跑阵”演出,工作人员特事特办,当场给发了1000元补助金。
代秀岚笑着说:“‘跑阵’是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俺们要好好利用补助金,把节目再排排,把它传承、发扬下去。”
广场舞队的“及时雨”
“赶上好时候了! ”提起演出补助政策,快乐舞玲健身团队创办人吴巧玲连说这是“及时雨”。
去年,吴巧玲开始在鹤鸣广场组织跳广场舞,从十几人发展到如今的300余人。
今年3月8日,吴巧玲打算带着队友到葛寨乡参加青铜器文化节开幕式表演。“到处借车借不来,也没钱租车,最后就因为这没演成。”吴巧玲说,她们前前后后排练了一个多月,大家都感觉非常遗憾。
“得知县里有了补贴政策,我们团完全符合条件,可把大家高兴坏了。”吴巧玲说。
吴巧玲有一个五年计划,到2017年,组建广场舞队、交谊舞队、秧歌舞队和中老年模特队四支表演团队,“广场舞队、交谊舞队已经成规模了,有了好政策,秧歌舞队和中老年模特队也会很快建起来”。
用民间文化凝聚群众
“业余文艺团体从群众中来,也最贴近群众。县里出台补助办法,就是想通过对业余艺术团体的补助,用民间文化凝聚群众,展现乡村风貌,确保每个村的群众每年能够看到3次以上文艺演出。”伊川县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该县有各类业余文艺团体580余个,目前有59个业余文艺团体登记备案,获颁演出资质证书。其中,30人以上的一级团体32个,15人至29人的二级团体27个。
根据补助办法规定,凡是达到资质的文艺团体,在该县演出且演出时间不少于60分钟的,均给予补助。其中,每场公益性演出一级资质团体补助1000元,二级资质团体补助800元;每场经营性演出一级资质团体补助800元,二级资质团体补助500元。另外,文艺团体创作新剧本或购买与其演出特色相符的原创剧本,根据情况将给予1000元至5000元资金补助。
本报见习记者 朱艳艳 特约记者 葛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