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搴芳、翊赞,你可认识这三个词?能准确将它们运用在对话和习作中吗?
怕是大多数读者会挠头,但如果你看过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前三期节目,就会对它们不陌生,甚至可以纯熟地运用。
“冰封词”受到节目组、参赛选手和网友的热捧,但专家学者并不看好。以能否写对生冷偏僻字及写对多少生冷偏僻字来判定胜负,显然无法全面考核选手的汉字水平,也稍稍背离了节目创立之初的本意。
一 冰封词受热捧
正在热播的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之首届,最大亮点是节目组力推的“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也就是说,节目组每周精选推出一个节目中出现的“冰封汉字”,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再度传播“焐热”。从7月21日上午9点活动在网络启动,截至7月24日下午6点,仅仅三天,首期发布的“葳蕤”,参与人次超过335万,第二期发布的“搴芳”突破千万人次,并以每分钟近万人次的速度持续增长。
以“葳蕤”为例,葳蕤,音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屈原在《楚辞》中写道:“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比赛之前,很多中文系研究生也未必能认得这一冷僻词,比赛现场成人听写团正确书写率仅为6%;但节目之后,“不少小学生,最近都开始将其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里”,输入法一打,首行一定能出现这两个冰封之字。
二 专家并不看好
不过,对于这股“考古”之风,专家们并不看好。“文字适应人的需要诞生或消亡,这才是文字正常的发展状态。作为一档大众化的电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频频从已经成为‘死字’的汉字里选择题目实在匪夷所思。”《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委婉地指出,“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其中词语是最活跃的。新生的词语不断涌现,比如‘卖萌’‘雷人’,有些词语则逐渐淡出,以致成为语言化石。‘葳蕤’是一个冷僻词,在文学作品中不时可见到,考这样的词语,尚有助于扩大词汇量。而‘搴芳’‘翊赞’之类,似属于‘死亡词语’;考这样的词语,作为竞赛情有可原,但从语言发展来说,则意义不大。”他进一步补充说,“词语的冷热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有些冷词一旦有了现实需要,便可能枯木逢春,比如前几年的‘守望相助’。但人为地焐热,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三 不必死记硬背
“葳蕤”成人听写团正确率仅6%,不过选手答对了。冰封词“翊赞”,百人听写团只有一人成功书写,不过选手还是轻松答对了。生僻词如此信手拈来,这背后是市面上出现的一些专门针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手册、必备书籍等,从基础到初级、从中级到高级,一应俱全;是各学校通过层层选拔而来的选手为了赢得比赛,争先恐后熟背词典,有的学校为了获得好成绩,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康熙字典》。
但与此同时,选手们常常卡壳在常用字上,例如“间隙”的“隙”,甚至连“老妪”的“老”都写得不规范。作为字词类节目,通过设立“冰封汉字”的确能够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引发了不小的网络热情,但以此来分出竞赛的胜负,不仅毫无必要,也违背了节目设立之初“唤醒更多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的本意。试问,疲于应付“考古”,甚至陷入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们如何能真正欣赏到汉字的美,又如何能体会到每一个汉字所承载的意义?
(据《新民晚报》)
相关链接
葳蕤wēi ruí
形容枝叶繁盛。“上葳蕤而防露兮(《楚辞·七谏·初放》)”;也可形容羽毛装饰华丽鲜艳的样子,“错翡翠之葳蕤,缪绕玉绥(《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还可比喻辞藻华丽,“言词多感激,文字少葳蕤(韩愈《归彭城》)”。
搴qiān芳
搴,动词,意为拔取、采摘。搴芳,采摘花草。“愚假驹以表谷,涓隐岩以搴芳(谢灵运《山居赋》)”。
翊赞yì zàn
辅助,辅佐。“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托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录功忘瑕(《三国志·蜀志·吕凯传》)”。
(据《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