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想象,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拉链会是怎样的情景。女士漂亮的连衣裙、学生沉甸甸的书包、陪伴旅行的箱子、遮风挡雨的帐篷……拉链在其中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1 拉链雏形源自长筒靴
拉链的雏形最初来自人们穿的长筒靴。19世纪中期,长筒靴很流行,特别适合走泥泞或有马匹排泄物的道路,但缺点就是长筒靴的铁钩式纽扣多达20余个,穿脱极为费时。为了免去穿脱长筒靴的麻烦,人们甚至忍着长时间穿靴的不适,整日不脱下来。
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取代纽扣和蝴蝶结,但这也耗费了赞助商许多金钱和耐性。1851年,美国人爱丽斯·豪申请了一个类似拉链设计的专利,但并未商品化,很快被人们遗忘了,被遗忘的时间达半个世纪之久。
2 “扣必妥”曾让人难堪
至19世纪90年代情况才出现转机。来自芝加哥市的机械工程师威特康·L·朱迪森,想出用一个滑动装置来嵌合和分开两排扣子的方法。1893年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朱迪森展示了他的新发明并将它装在鞋子上,穿在自己的脚上。很幸运,这一发明得到律师路易斯·沃克的赏识,两人在1894年合伙成立了全球滑动式纽扣公司,并于1896年再度申请专利。
1902年,一家原来生产纽扣和花边的企业对朱迪森的发明产生兴趣,他们买下了专利,注册了扣必妥商标,开始生产装在鞋上的拉链。但这家“吃螃蟹”的公司很快就走上了毁灭之路,其生产的“扣必妥”不是拉不上,就是打不开,有时又突然绷开,使消费者尴尬万分。名誉扫地的“扣必妥”成了滞销产品,这个第一家生产拉链的公司也因亏本而关门。此后朱迪森不断尝试完善拉链工艺,但始终没有突破。1909年朱迪森辞世。
1912年,朱迪森公司的雇员森贝克对这种“自动纽扣”进行了改进,把链上的每个齿牙改成了上凸下凹的形状,这样齿牙就能完全一一对应咬合,既不易卡住,也不易脱节裂开。
1913年森贝克再度申请专利,专利许可于1917年核准。沃克称此专利为“隐藏式钩子”,并将公司改名为“无钩式纽扣公司”。1913年森贝克正式宣布这一技术被突破,《美国科学》旋即以森贝克的专利创作了封面故事。
3 飞行事故让拉链迎来机遇
历史往往会因一些偶发因素而被改写,拉链的发明史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场震惊世界的空难事件“拯救”了奄奄一息的拉链。
就在森贝克艰难地开拓市场的时候,巴黎协和广场上空发生了一起飞行表演意外坠机事件。经过事故调查小组仔细分析、取证,发现原来是飞行员上衣掉了一个纽扣,而这粒纽扣正好滚进飞机发动机里,因此引起事故。惨痛的代价使法国国防部下达了不准在飞行服上钉纽扣的命令。欧洲各国纷纷仿效,一直波及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我们有希望了!”森贝克得知此事后判定这是使拉链起死回生的机会,他立即与国防部联系,提出以最优惠的价格缝制新的飞行员军装。飞行员穿上有拉链的新军装,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陆军海军也纷纷仿效。森贝克不失时机地与美国乃至欧洲的服装制造商联系,大规模批量生产没有扣子而有拉链的上衣。拉链绝处逢生,日益走俏。
拉链百年的发展历程也是近现代科技发展史的缩影,科研设计人员努力提高制造水平,为改善大众生活质量不断积极进取。任何一项有价值的创造都会经历一段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而且要持续不断地提高完善。(据《北京日报》)
相关链接
拉链无处不在
一条小小的拉链,看似不起眼,实则聚集了3万多项专利。拉链的用途上至航天航空,下至海洋深水,从国防军品到日常民用,从工业到农业、渔业,从医疗卫生到环境保护,几乎到处都有它的踪影。
现代科技还在演绎着拉链的无所不能。一名奥地利的外科医生把一条拉链缝进了一个男人的胃。更有趣的是,有一条拉链出现在一个需要不断开刀治疗的病人的肚皮上。这种手术拉链2分钟即可合上伤口,而传统的缝合法通常需要30分钟。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