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既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又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活,则经济活;企业旺,则经济旺。
这一点,我们不妨用苏州的经验来“破题”。
近日,我市组团赴苏州学习考察,当苏州工业园区负责人讲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时,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让人由衷感叹“对亲儿子也只能这样,难怪是发达地区”。
座谈时,苏州朋友的结束语是: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就是服务我们自己。
有这样的胸怀,有这样的作为,这就是苏州之所以成为“苏州”的精髓所在。
一项问卷调查中的“肺腑之言”
产业是一座城市挺起脊梁的支柱。
近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实体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一部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遇到了困难,企业经营者也感到迷茫,甚至有些信心不足、趋于保守。
风雨中,一些企业在“打战”。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迫切需要职能部门主动迎上去,深度贴上去,帮他们理清思路,帮他们化解难题。
洛阳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特别强调“把服务企业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上”。
去年9月,我市启动了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百日攻坚行动,努力在要素保障、公共信息、市场开拓、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管理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使3000多个困扰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全省此项工作考核中,我市位列各省辖市第一。
这个排名,来之不易,让人欣慰。
有成绩,也不能吃老本。欣慰之余,着眼更大发展,我们不妨听听企业家怎么看、怎么说——
今年,市纪检部门开展了一项企业服务质量问卷调查,一些企业家直言不讳: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对企业的事漠不关心,对上门办事的企业爱理不理、推三阻四、绕来绕去;仍有脸难看、事难办,态度生硬、动辄耍脾气的现象;更有甚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变着法儿搞“中梗阻”。
服务企业,企业是“裁判”,最有“发言权”。企业家的肺腑之言,给我们更多的清醒和警示。
服务企业要有热情,更要有办法
企业要“发粗、长大”,需要“阳光雨露”。
我们常说,意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以“什么样的态度”走进企业,是服务企业工作的“命门”。
今年7月,一企业负责人反映,当初公司进驻一工业园区时,当地政府有承诺,而到目前,承诺未能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遭遇的阻工等问题也一直未能解决。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