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三更有梦书当枕
一滴何曾到九泉
生命的过渡色
天路
新词
一叶知秋
被忽略的美好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8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一滴何曾到九泉
□村姑
    陈元方是东汉贤人。他七岁时就小大人似的批评友人对父亲的不敬,长大后,更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驾车载父亲去拜访名士荀淑,时人称之为“真人东行”。这样一位君子,在父亲死后却背上了不孝之名。

    原来,陈元方灵前守丧,因哀伤过度而形销骨立。冬天天冷,母亲可怜他,偷偷把锦被披在他身上。名士郭林宗来吊丧,正好看到,指责他:你是四海之内的俊杰,人们以你为榜样,你却身披锦被。我决不会这样做!说完拂袖而去。

    古时礼制,守丧要以草垫为席,土块为枕,不能吃白米,盖锦被,更不能娱乐,有许多繁文缛节。因此,陈元方名誉大受影响,一百多天内都没有宾客上门拜访。

    孝与不孝,当然与披锦被无关。过分讲究丧礼,其实是沽名钓誉。

    《后汉书·陈蕃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赵宣的人,守丧二十余年,一直独自住在墓道之中。于是郡长官认为他是个大孝子,推荐他做官。陈蕃得知他有五个儿子,并且都是生于墓道独居之时,这说明赵宣违反了居丧期间夫妇不可同房的规定,于是大怒,给以惩罚。赵宣本想以此哗众取宠,不料身败名裂。

    孝在生前,而非死后,这应该是人之共识。但现在,这种变味的孝依旧存在。

    一些老人在世时衣食不周,少人问津,一旦去世,儿女们披麻戴孝,痛哭流涕,做纸扎,摆供馔,请戏班,办酒席,惊天动地,花费不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自己脸上贴金,好像办得越大,越显得自己有身份。乡人乐得看几天热闹,亦以丧事规模来评价儿女孝顺与否。于是,不重生前重死后的陋习一直蔓延着,“孝”字却被折腾得面目全非。

    儒家提倡“事死如事生”,本是提倡缅怀亲恩,不料虚伪的“孝道”也由此而生,甚至根深蒂固。鲁迅先生对此深恶痛绝,他留下遗嘱:“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生前尽孝,丧礼简办,常想优良家风,身为儿女榜样,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这才是真正的孝吧。

    人死如灯灭,去后万事空。生前床头一碗水,胜过坟前百张纸。纵有千盅孝敬酒,万滴悔恨泪,又有哪一滴能够越过阴阳之界,抵达九泉之下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