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兆国(左)与企业家交谈 |
|
核心提示
离开家近半个世纪,他为家乡发展尽心尽力;东奔西走牵线搭桥,他为家乡贫困学子圆梦无怨无悔……近日,记者奔赴上海,探寻一名老兵与革命老区赵保的不解情缘。
1 回望:东奔西走助家乡学子圆梦
身材清瘦、不善言辞,上身一件随意的短袖T恤,下身穿着军裤……眼前的张兆国,在人群中并不起眼。
今年61岁的张兆国,出生于宜阳县赵保镇东赵村。4岁时,他从父随军。1969年中学毕业后,他在革命圣地井冈山参军入伍。2000年,他任上海市徐汇区区委常委、武装部部长。
2003年4月,张兆国因丧母返乡。在处理后事之余,他走进宜阳县赵保镇屏阳中学,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一座只建了一层的教学楼孤寂地横在校园中。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返沪后,他一直把屏阳中学的事儿挂在心上。一有机会,他就向身边朋友讲述屏阳中学的历史和现实困难,并表示想募集资金帮助家乡新建学校。
2003年11月,张兆国再次返乡。这回,他带来了首批建校资金150万元。屏阳中学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
2004年11月8日,屏阳中学新教学楼竣工。在竣工典礼上,张兆国又带来了上海徐汇区教育局捐赠的电脑和图书。
2012年,张兆国动员上海各界企业家捐资50万元,成立“屏南教育基金会”,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2 乡情:带着感情为家乡做事
近日,记者在上海走访了一些参与屏阳中学援建的企业家。谈及张兆国,大多数人这样说:这是一名老兵在带着感情为家乡做事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说,张兆国的身体一直不太好,2006年曾因肾功能衰竭住院。可是他毫不在乎,还积极动员别人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从上海回来后,记者来到宜阳县赵保镇屏阳中学,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栋三层的教学楼,18间教室宽敞明亮,每间教室还配有电视;学校不仅配备校园广播系统,还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教学楼前还有一块硬化的操场。
3 愿望:传承老区红色记忆
2012年退休后,张兆国每年都要回来一两次,每次都邀请一些企业家去屏阳中学看一看。“每年回家的日子都有限,总想多住一些时间。而屏阳中学就像是我抚养的婴儿一样,我会持续地关注它,让它健康成长。”张兆国说。
谈及未来,张兆国还有一个设想,就是建立赵保老区革命历史陈列馆,把赵保的红色历史景点串联起来,打造老区红色旅游专线,让人们重温红色经典,带动家乡的旅游和经济发展。
张兆国说,在战争年代,革命老区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作为一名军人,他觉得有责任为老区、为家乡多做贡献。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只是起个牵线搭桥作用,功劳都是企业家的。”在采访结束时,张兆国如是说。
本报记者 王晓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