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昨日上午,今年《百姓问政》节目进行第六场直播,市教育局局长侯超英带领该局有关负责人做客直播间,围绕“让教育更公平”这一主题,接受几位问政嘉宾及场内外观众的问政和评议。
1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行划片入学
■问题曝光
陈先生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和家人租住在西工区中建二局家属院。7月初,陈先生到西工区黎明小学为女儿报名,学校让他等通知,到8月中旬才告知其孩子不能入学。而记者暗访时,看到有人到该小学负责人办公室递条子、送红包。
●市教育局副局长韩经权
市区有82所学校可以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在办理入学手续时,需提供居住地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证明,根据自己所属片区择校。如果符合入学条件而未能入学,我们将追究学校的责任。同时,我们保证让陈先生的孩子尽快入学。
●律师陈羽中
短片中说每个学校、每个班都有名额限制,而且都有递条子等现象。这样的现象是否存在?能否杜绝?
●市教育局局长侯超英
每个学校每年的招生名额是一定的,必须控制在标准班额以内。我市引进的特殊人才的子女,入学时可能享受一些照顾政策,但都是在某个学校已经完全接收了该片区学生的前提下实施的。
●资深媒体人张晓理
为保证上学过程中的公开、透明,能否在学校、教室或小区等范围将新生的相关信息予以公示?
●市教育局局长侯超英
这个问题需调研和论证,因为涉及学生、家长的隐私。对在暗访短片中有人给黎明小学负责人递条子、送红包等问题,我们将马上调查,并按规定处理。
2 是否使用“电子书包”须遵循学生意愿
■问题曝光
新学期开学后,我市部分学校的新生用上了“电子书包”:不用再背沉甸甸的书包,只需携带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了。然而,这一手段也受到不少家长的质疑:预存服务费、存3万元到指定账户3年或认购指定理财产品,都能获赠一台“电子书包”,它到底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利器还是学校变相乱收费的工具?
●市教育局副局长韩经权
推广“电子书包”这一产品,是因我市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已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有了“电子书包”后将实现“人人通”。目前,该项目还处于试验阶段。
●市民代表“镜头向下”
推广这一产品,费用由教育部门还是家长负担?是否会对学生视力造成影响?
●市教育局局长侯超英
“电子书包”是我市通过公开招标由企业负责运转的,产品费用由家长承担。学生使用“电子书包”须完全出于自觉自愿,任何学校、班级不能强迫学生使用。短片中有人质疑,“电子书包”会变成学校牟利、老师牟利的渠道,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让更多家长认识到,“电子书包”项目是我市通过电子化、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举措,需要一个逐渐理解、推广的过程。
本报记者 李东慧 实习生 郭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