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美国亚马逊公司公布其推出名为Prime Air的无人机送货服务,引来人们的高度关注。日前,谷歌公布无人机送货研发项目,再次引发热议。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最初扮演的是侦察角色,随着技术进步,无人机在军事上有了更多应用。近几年,无人机也开始在商用和民用上崭露头角,从而广受关注。
方便实用,各大企业争相研发
无需人力,绕过拥堵的道路,用最快的速度投递货物,“听起来实在太完美了”。从亚马逊公司公布的Prime Air视频来看,它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将5斤以内的小型包裹送到16公里以内的目的地。要么降落在客户门前放下包裹然后离去,要么以给包裹装上小型降落伞的方式投掷到客户的院内。Prime Air内置GPS导航系统和控制器,可自动识别预定路线。
此次,谷歌提供的一段视频反映了在澳大利亚一个牧场进行的一次无人机送货试验。画面显示,一架无人机在接到送货指令后,很快抵达目的地,在收货人上空盘旋。与此同时,从无人机腹部缓缓向下伸出一根缚有一小盒狗粮的绳索。在将狗粮稳稳放到地面后,无人机收绳离去。
中国的顺丰快运同样已经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其内部特别开辟了一个研发部门,主要研究如何将快递更快地送到客户手中。从去年9月开始,顺丰在东莞市松山湖测试了无人机配送过程。不过,顺丰的无人机项目不直接接触客户,而是限于各配送网点之间的配送。
障碍不小,政策和成本都是问题
实际上,无人机的发展目前仍有不小的障碍。首先便是领域开放的问题。在美国,包括送货在内的无人机商业运营都属于不合法的行为。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曾经多次发布声明,自控无人机运作“目前在美国不被允许”。亚马逊公司不久前向美国联邦航空局递交了在美国空域测试无人机的申请,该局正在考虑是否修改相关法规。
中国的空域管理同样十分严格。此前,上海一家蛋糕店计划用无人机进行配送,利用GPS导航,飞越黄浦江、穿过陆家嘴的高楼,将大蛋糕送进百米高的写字楼,但上海民航局立刻否定此计划。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起准表示,由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我国在商业中广泛使用无人机的期望实现仍需时日。我国对民用无人机的管理十分严格。任何飞行的东西,比如热气球或无人机等,都必须获得官方批准。
成本控制亦是一项巨大的课题。有分析人士通过计算指出,如果包裹数较多,一辆卡车装载多个包裹和多架无人机装载1个包裹到同一个地方,后者成本更高效率更低。目前市面上的无人机成本在五万元以上,再加几万就可以购置一辆货车了。另外,无人机在失灵、撞到电线等障碍物的情况下掉落砸到路人的风险以及噪声过大遭到市民击落,这些隐忧都使得无人机快递的风险成本更高。
商业应用尚需时日
最近一则新闻让无人机的商业应用之路再度遇冷。今年7月,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空管局原定于2015年9月30日之前出台的无人机商业化使用规范将无法按时出台。这份正在起草的无人机使用条例和标准文件,内容主要涉及无人机适航性、驾驶人培训、与现有航线的融合等,但进展很慢。该报道称美空管局仍需克服很多困难,以确保小型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报告最终总结,在美空管局出台完善的使用条例之前,小型无人机飞行目前“仍然存在安全风险”。
有业内人士悲观地预测无人机进入商业领域“起码要10年的时间”。谷歌发言人称,人们真正用上无人机“需要几年但不会要10年”。她表示,谷歌计划在未来1年里改进无人机,使之不只能在2个点之间飞行,并改进“侦察和绕过”系统。
专业人士表示,无人机要在零售业、电子商务以及相关的物流行业得到推广有技术问题和公众认可问题亟待解决,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或许在今后的几十年里,无人机会像火车、飞机、汽车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