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会对该校31609名师生的名字进行分析,发现“晓”“华”“文”用字频率最高,每17个90后的人名中,便有一个“晓”字。名字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婷婷”“天宇”“安琪”“文杰”等。
重名现象自古有之,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避免重名、为自己的孩子起一个别致的名字,令不少年轻的父母颇费周章。这也折射出一种文化现象。
重名率高 分辨不清易引混乱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用来与其他人区别,表明其独特的存在。然而中国人口众多,重名现象非常普遍。据统计,“张伟”在全国重名数高居榜首,高达290607人,而叫“王伟”和“王芳”的人数分别位居第2位、第3位。
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老师张毅认为,名字重复率高,除与人口多有关外,也与信息时代有关。随着交际平台、传播媒介的发达,信息数据更集中、更易于统计了。现在随便拿一个名字到百度上搜索,经常搜出“看看全国有多少个某某某”这样的题目,吸引我们去看看全国究竟有多少人与自己重名。
厦门大学中文系老师杨玲也认为,太过大众化的名字,不光无法彰显个性,还会因重名而给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少麻烦,对此她深有体会,“因为和我同名的人太多,学术同行在使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时,很难用作者名来搜索我的学术成果。还有,我去境外开会时,经常被海关拦下来,‘享受’单独检查的待遇”。
80后起名 偏古典风爱文艺范儿
如今,不少80后已为人父母,他们会如何给自己的孩子起名?近日,有网友随机抽取了201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30万小朋友的姓名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浩宇”“子轩”“欣怡”“子涵”等名字的人气居高不下。
古典气息浓厚又颇具文艺范儿的名字受到年轻父母们的热捧。厦门市民黄先生在解释自己的起名思路时说:“我觉得女孩子的内在气质比外在东西要重要得多,又因为我女儿出生在夏天,所以取名‘黄夏涵’。”
此外,名字也承载着80后的时代记忆。“中学时喜欢看琼瑶小说,《梅花三弄》《婉君》……都是必读。有了孩子后,就想取一个雅致的名字。”市民朱女士说,她给女儿取名“朱嘉宜”。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认为,汉语有一大批几乎专用于名字的字眼,这些字大多数来源于古典文献,附带着典雅、优美等书面语色彩,同时也体现了起名者的文化修养。起名时需要注意让名字在一个文本中或日常话语中“浮现”出来,有一定的区别度。
网络时代 追求个性不舍深意
名字伴随着人的一生,一直以来,中国人对起名字很重视,不少父母为了给孩子起一个有个性且别致的名字,花样百出:有的花钱给孩子“买名”,有的从《诗经》《易经》《康熙字典》中找寻灵感,有的喜欢用父姓加母姓另加两个字的模式起四字名,创造复姓。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苗笑武老师认为,名字不需要太复杂,不求偏求怪,要有文化内涵,在便于识记的同时也要朗朗上口,便于传播。中国孩子的名字理应体现中华民族的特色,体现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底蕴。网络时代取名不应跟风追捧热词。
另一方面,张毅认为,只要父母们认真思考过对孩子未来人生的期待,尤其是把自己的人生体验、事业追求,甚至知识背景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那么,起的名字就会很有个性。
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同样,每个公民有起名的自由,但也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而出现无可避免的重名现象。身处网络时代,父母给孩子起名字,既要突出名字的个性,同时也要避免过于冷僻、久疏于日常生活和常见文本之外的生僻字和方言用字等,不要因为名字的问题,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
80后家长取名重个性多不按辈分
日前,记者走访多所中小学,翻看入学新生花名册发现,孩子们的名字生僻字越来越多,汉字笔画越来越多,有的追求个性,有的体现雅致。而过去按照家族辈分起名的老传统,如今在城里孩子身上已经很少能见到了。
随后,记者采访了部分家长,大多数家长表示,生活在城市,早已不在农村老家续家谱了,所以给孩子起名字也没有按辈分。
而家长孟先生说:“‘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惟垂佑,钦绍念显扬’。孔孟两大家族辈分排序中的二十个字,他从小就会背,家里人的名字也是按这个一代代往下续的,所以现在他给儿子也是按照辈分起的。”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