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档案
谢保军(1984年—2010年),河南兰考人,2004年入伍,生前为济南军区驻洛某红军师某连四班副班长。2009年10月,他赴苏丹瓦乌地区执行维和任务,担任中国第六批维和工程兵大队支援保障中队水电工,先后参加了飞机库搭设、机场维护等任务。2010年5月,他因过度劳累引发脑出血牺牲在维和一线,年仅26岁。
1 “我是兰考人,不能丢焦书记的脸啊”
“走出国门,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的都是中国。此时此刻,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我和我的祖国是那么紧密!我要珍惜有限的维和时间,把担负的每项工作干到最好,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形象。”这是谢保军生前所写的“维和日记”中的一段内容。
2009年10月,谢保军赴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到达苏丹第二天,谢保军就接到任务,跟随排长去维修路灯。在现场,他发现工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由于路灯较高,需借助高空作业车才能维修,加上天气炎热、光照强,安全保障难度大;从战区请领物资程序复杂,语言沟通也不畅;战区提供的灯具型号不统一,且因种种原因需带电作业……
面对重重挑战,谢保军第一个钻进了高空作业车。一开始还算顺利,但修到最后一个路灯时,一连换了3个灯泡都不亮。此时天色渐暗,营区里传来开饭前的歌声,排长考虑到安全便下令回营。
这时,谢保军说:“排长,咱们今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晚上其他人看到灯不亮,那算什么事!”最后,直到排除了故障,一帮人才回到营地。
一次,在接到建设防护墙的任务后,谢保军第一个冲了上去。由于太拼命,他的裤子很快就磨出了几个洞。
战友李胜军见状,开玩笑地说:“一时半会儿又干不完,你那么拼命干什么?”
“我是兰考人,是听着焦裕禄的故事长大的,咋能不拼命呢?”谢保军说。
还有一次,正值战区搭建帐篷的关键时期,火红的太阳把帐篷的骨架晒得烫手,谢保军顶着酷暑坚持作业。
“保军,你下来,出那么多汗喝点水休息一下。”李胜军说。
“没事,就这点汗算啥。我是兰考人,不能丢焦书记的脸啊。”谢保军说。
2 坚持学习,火线入党
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日日夜夜里,谢保军没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他在完成水电保障工作的同时,还参加了中队所有的野外维和任务。
一次,支援保障中队派出小分队到科瓦乔克镇施工,谢保军积极请战。刚到作业区,他就投入发电机的选位与安装工作中。那天气温特别高,随队军医带的几个温度表都爆了,但他还是一刻也不休息。由于带来的是两台小发电机,每隔三个小时他都要加一次油、换一次电机,几天下来,眼圈都熬肿了。即便如此,他还是一直坚持自己干,20多个日夜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工作再累,谢保军也没有放弃学习。自从战区图书馆开放后,谢保军就是常客。后来,谢保军成为大队第一批火线入党的预备党员。
其实,谢保军在出国前就有入党机会。那是他第5次递交入党申请书,连队的投票结果是谢保军34票、李金龙33票。会后,他找到指导员,把机会让给了战友。
对此,谢保军说:“虽然这是我第5次提交入党申请书,测评票数也比李金龙同志多,但我没他合适。上次驾驶训练时,我俩因为一个松动的螺丝发生过争执,他认为松动的螺丝会导致车辆故障,我认为无关紧要。结果在训练中,我的车因为螺丝出了问题……”
3 劳累过度,牺牲在维和一线
2008年12月,谢保军所在连队正进行冬季野营训练。在行军约2小时后,谢保军发现体质一向很好的战友黄启楚出现掉队现象。
“黄启楚,你怎么了?快跟上队伍。”谢保军说。
“班长,我没劲了。”原来,黄启楚因执行警戒任务错过了饭点,也没来得及领备用干粮。
“没吃饭怎么行,快把这吃了……”谢保军从包里取出自己的备用干粮递了过去。
在苏丹执行任务期间,谢保军的足迹遍及维和区的角角落落,先后完成上级交给的临时任务57项,主动替战友站哨、出勤上百次。本来就瘦弱的他,出国后又瘦了5公斤多。
苏丹当地时间2010年5月28日15时40分,年仅26岁的谢保军因劳累过度导致脑出血,经抢救无效牺牲在维和一线。
鉴于谢保军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授予他“和平荣誉勋章”和“维和特别贡献奖”;其所在部队集团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一等功,批准为烈士。
本报记者 马毓鋆 通讯员 王武胜 李现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