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北堡西部影城
(资料图片) | |
9月27日下午,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去世,享年78岁。张贤亮是华语文坛颇有影响力的一位作家,1936年出生,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家。短篇小说《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绿化树》《青春期》,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是其代表作。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牧马人》《黑炮事件》《肖尔布拉克》曾风靡一时。
1 开启反思文学的重要作家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评价张贤亮的创作与这一代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没有单单“控诉”,而是选择了反思。“他把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审视,用契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式写了出来。那一代知识分子经历了各种挫折,但他们始终有一种自觉。”陈晓明说,“当时很多人是消极地、灰暗地、悲观地控诉,但张贤亮把它们转化为明亮的色调。”
张贤亮在一年前接受采访时称:“我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我从来不觉得我有77岁,我觉得我好像才17岁,我最羡慕的人就是007。”不少采访过张贤亮的媒体人都有一种相同的感受,这位老人在接受采访时的直接、坦率、无所顾忌,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来他也过得洒脱不羁,闲时练练书法,散散步,甚至“赶时髦”看美剧。
张贤亮是“文革”结束后开启反思文学的重要作家,根据他的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电影《牧马人》,曾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则突破了此前文学作品对性描述的禁忌。
张贤亮曾在文章《满纸荒唐言》里写道:一个人在青年时期的一小段对他有强烈影响的经历,他神经上受到的某种巨大的震撼,甚至能决定他一生中的心理状态,使他成为某一种特定精神类型的人……如果这个人恰恰是个作家,那么不管他选择什么题材,他的表现方式、艺术风格、感情基调、语言色彩则会被这种特定的精神气质支配。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评论称,张贤亮曾是影响一代人青春的人物,他的作品在写实中有强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的心理描写,他个人在潇洒幽默的外表下有来自苦难的坚韧和生存智慧。
2 独特的“张贤亮现象”
张贤亮曾说:“我是中国第一个写性的,第一个写饥饿的,第一个写城市改革的,第一个写中学生早恋的,第一个写劳改队的……”有人称张贤亮“可能是中国作家中最会做生意的人,也可能是中国商人里最会写小说的人”。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表示,张贤亮是新时期文学中有代表性的、非常重要的作家。后来他经营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打造了一个西部的重要影视基地。在很多领域,他都有一种特殊的才能,形成了独特的“张贤亮现象”。
高洪波表示:“他一直是精神上的强者,一位体验了人生的磨难之后,精神上的强者。”“今年3月份,罹患癌症的张贤亮来北京看病,我们几个作家老朋友,包括张抗抗等,在北京相聚了一次。张贤亮半开玩笑地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了,但文学史是绕不过我的’。当时他吃中药过敏,身上痒得难受,但他很坚强,依然充满着对病的蔑视。当代文学史确实是绕不过他的。不幸被他说中,我们真的是最后一次见面。”高洪波说道。
如今斯人已去,重新思考,我们才明白,文学就是文学,文学作品反映了作家的经历和心声。我们追忆张贤亮,不仅仅是因为那几本脍炙人口的小说,更多的是感谢他对时代真实而细微的记录,能让后来者擦亮眼睛执着向前,一个作家,能做到此,殊为不易。
3 老友说
冯骥才 他是个充满文学勇气的作家
冯骥才27日下午刚刚回国,晚上就听到了张贤亮去世的消息,不相信是真的,各方求证后,十分难过,“从朋友的感情来讲,我失去了他,比文坛失去了他更难受”。而张贤亮生前的最后一条微博,头三个字就是冯骥才:“冯骥才先生在《城市为什么需要记忆》的文章中诠释了城市为什么需要记忆……这与‘老银川一条街’的创作宗旨几乎不谋而合。”
在冯骥才眼中,张贤亮个人遭受的磨难太多,他们一起经过了伤痕文学时期,“他是个充满了文学勇气的作家,这也是这一代作家最大的特点,贤亮非常有才气”。对于张贤亮的“生意”,冯骥才说:“他就是个很有开拓力的人,生活很有激情。他搞的那个西部影视城我也去看过,他真是做得生龙活虎。”
从维熙 现在我理解他了
从维熙回忆,自己与张贤亮早年交往比较多,20世纪80年代一起在北戴河写作,但张贤亮晚年从商之后,远离了文学圈,和许多早年好友联系渐少。“后来他搞了一个影视城,来征求我的意见,我当时没有说什么,但对这个做法不太理解。我后来写了一篇文章,谈文人与商人的结合。可能这篇文章他看到了,也跟我疏远了。”从维熙说,“现在回忆起来,我可以理解他了,他这么做有他个人的因素。这样的人很聪明,有从商的本领,胆子很大,也很勇敢。”
从维熙眼中“大胆”的张贤亮在创作上也是这样,“他给中国文学里的性打开一道闸门,他为此动了脑筋”。
梁晓声 最后一次见面我俩还在辩论
“他今年来北京看病,给张抗抗打电话,张抗抗问他想见谁,他说想见晓声。”梁晓声说,“我们碰到一起的时候还会辩论。我俩对某些事看法分歧很大,但这种分歧一点儿也不影响我对他的基本看法。他的心性里还有大儿童的那一面,只不过他的性格表现得稍微高调一些。”
梁晓声回忆,俩人一见面就相互调侃,“他总是调侃我:‘你在作家里是第一个开上宝马车的。’我也反过来调侃他:‘连你都变成这样了,我们不革命行吗?’他希望引导我能够理性、全面地看待经济发展,最后一次见到他,我还跟他辩论呢”。
时间表
跌宕起伏的争议人生
1936年
生于南京,童年在上海徐汇区高安路的花园洋房里度过,与著名的荣氏家族在一条街上,仆人称他孙少爷。张贤亮的祖父张铭是外交官,父亲张友农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后来弃政从商,开过工厂,做过证券交易。母亲燕京大学毕业。他是张家唯一的男孩,在母亲和教书先生的启蒙下,完成了早期教育。
1957年
21岁的张贤亮在《延河》杂志上发表了一首《大风歌》,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银川郊区的西湖农场劳动。
1961年
张贤亮从银川的农场逃跑,逃到了兰州。出逃后,他要过饭,因为实在饿得受不了,一个月后,又主动跑回银川的农场,被派到贺兰山脚下的芦苇荡里放羊。
1971年后
张贤亮后来曾说:“那时候,我跟一个老头住一起,要想找个能看东西写东西的地方,只能结婚。我找了一个女人同居,我是反革命和右派,她是‘坏分子’,我40岁,她39岁,就像我在《牧马人》里写的一样。但是到了1978年,她摘了‘坏分子’的帽子,回老家了。”
1979年
连续发表三篇小说之后,声名鹊起,那一年张贤亮被平反。
1981年后
当选宁夏文联主席,任全国政协委员,并入党。20世纪80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期,他的《绿化树》《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影响了一代人。根据他的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牧马人》《黑炮事件》《肖尔布拉克》也都风靡一时。
1992年后
张贤亮下海创业,自筹资金创办了镇北堡西部影城。在随后的20多年里,影视城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影视城之一,《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东邪西毒》等百余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开创了“西部传奇”。
(本报综合)
相关链接
王家卫:中国电影要感谢张贤亮
27日,著名导演王家卫凭借《一代宗师》在兰州领取了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了刚刚去世的张贤亮:“我进内地的第一部电影《东邪西毒》就是在西部影城拍的。当时张贤亮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现在张国荣不在了,张贤亮老师今天也去世了,我觉得非常遗憾。中国电影走到今天,真的很需要感谢他们这些有实力、有梦想的人的支持。”
(据《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