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偃师新闻·新闻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以制度固化成果 抓落实确保实效
构建立体网络 抓好平安建设
偃师:项目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景区门票涨价谁说了算?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4 年 9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十一临近,旅游景区门票“习惯性”涨价让消费者恼火——
景区门票涨价谁说了算?
逢节必涨 (新华社发 赵乃育 作)
    核心提示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庐山门票180元;“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门票120元;“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门票80元……

    一些网友戏言,遥想李白当年,阅尽大好河山,却没买过一张门票,换到现在肯定要花不少银子。十一假期将至,又到了旅游的时候,可各大景区门票普遍涨价让许多消费者恼火。到底是谁推动景区门票涨价?又该由谁来规范?

    1 门票涨价,谁是推手?

    进入9月以来,国内多家景区纷纷上调门票价格:广东丹霞山景区的门票由原来淡季、旺季的160元、180元统一涨到200元;保定涞源十瀑峡景区门票从35元涨到50元;云南玉龙雪山门票从105元涨到130元……

    根据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分析报告,目前全国5A级景区共有171个,门票平均价格早已迈入“百元时代”。

    门票涨价,究竟谁是推手?

    专家指出,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是门票频频涨价的三大推手。

    “现在国内旅游很大一块是指向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景区。从国际上看,这样的景区往往作为公益性机构对外开放,如果通过收取门票维持发展,跟国际惯例是不吻合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

    去年11月,嵩山少林寺状告登封市嵩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违约,要求后者支付约5000万元的门票分成及违约金。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解释,门票收入是少林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不仅是文物维修、殿堂重建的经费保障,也是维系日常僧众生活、开展佛事活动的经济来源。

    “现在许多5A级景区相互攀比,修个厕所都要五星级,门票价格不涨才怪。”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说。

    2 不靠门票,钱从哪儿来?

    业内人士指出,国外许多景区的门票价格占人均月收入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国内一些景区的票价动辄一两百元,远远高于这一比例。

    刚从美国旅游归来的游客徐平告诉记者,他们全家在美国大峡谷游玩时,只需支付入门费25美元,一家三口买一张票就可以在7天内自由进出景区,景区内也没有“景中景”这样的重复收费。

    不靠门票创收,钱从哪儿来?

    戴斌说,美国国家公园为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由美国内政部下辖的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管理,经费主要由该机构拨款,还有一些经费由社会团体、基金会或私人捐赠。

    而目前我国景区基本上是管委会体制,以自负盈亏为主,即使有政府补贴占比也很小。国内景区收入来源单一,难免过分依赖“门票经济”。

    “现在不少古镇都拦起来收费,这样的发展思路就有问题。应鼓励游客游览古镇,品尝特色美食、买旅游纪念品,通过这些来获取收入。”楼嘉军认为,地方政府应改变发展思维,鼓励景区结构调整。

    在许多景区涨价的同时,也有一些景区“逆势而行”。湖北三峡大坝旅游区宣布对国内游客免费开放,北京、济南等地在国庆节当天公园、景区全部或部分免费开放。

    “过度依赖‘门票经济’是短视行为,而景区的免费将带来周边商业价值的提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像西湖景区免费开放,其综合旅游经济收入和社会效益不降反增,其经验值得各景区经营者好好总结学习。

    3 随意涨价,谁来规范?

    “可以考虑通过修订旅游法,对国家层面的5A级景区进行价格限定。”楼嘉军建议。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说,对具有垄断性的国家旅游资源来说,必须引入监管机制,景区的收入与支出的透明化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第三方的介入。

    如何规范景区门票价格,在网上也引起热议。网友“钟学城”认为,有关部门对涨价不能视而不见或只是阶段性地监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对于不正当收费应及时制止和查处,以保障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利益。

    “要倒逼旅游景区转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原来的‘门票经济’转向走产业化道路,或可采用服务补贴、服务外包等形式,实现公园免票或低票价。”楼嘉军说,同时要通过发展和旅游密切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开发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旅游模式,实现旅游景区收入的多元化。

    (据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评 论

    景区发展要摆脱“门票依赖”

    国庆假期将临,许多景区的门票又按“惯例”开始了新一轮涨价,理由:“成本上涨”。一个反例,就是长期坚持免费的杭州西湖,依然对游人免费。

    难道西湖就没有管理成本、经营成本?西湖免门票,但景区的发展一点没有耽搁,别的景区为何不能“学习”?

    关键原因在于许多景区患上了“门票依赖”症,根源在于管理者“懒政”、经营者“懒营”。从祖先那儿留传下来的大好河山、风景名胜,拉条绳子立个桩,就开收“买路钱”。

    自然历史风景名胜本属公共资源,适当收取费用以资平日运转维护也属正常,但频繁涨价让秀美河山变成了百姓“玩不起的风景”。问题出在哪?目前大部分景区主要依靠门票收入维持运转,而不愿开动脑筋,深入发掘景区内涵,加强服务,拉长产业链条,把景区的收入从门票转向后续服务。

    西湖景区自2003年免费后,每年因此减少门票收入2500多万元,但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不仅抵补门票收入,还使景区管理部门年增收逾亿元。其成功之道就是从市场出发,把景区生存发展纳入旅游产业链的大局。

    由此可见,景区发展不能躺在门票上睡大觉。开动脑筋,总有办法可以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比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适当的转移支付,推动景区转变发展模式,有关部门可以引导景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等等。

    摆脱“门票依赖”,还应建立合理的票价生成机制,对价格上涨幅度有所控制,并将景区票价收入和支出用途向公众公布,形成政府监督有效、景区收支透明、百姓消费明白的机制。 (据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