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十一长假天气好 秋高气爽宜出行
温蓓厚:创业绿山乡 致富帮乡亲
旅游莫漏“文明”这道景
聋儿康复:最难的就是让孩子开口
慈善拍卖 温暖社区
2014年10月各县(市)区及部分市直委局
党政主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时间安排表
市社会福利院喜嫁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9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9月28日是国际聋人日,记者走进市残联语训中心
聋儿康复:最难的就是让孩子开口
    近日,栾川县的郑女士接到一个电话,眼泪哗地一下流了下来。她2岁的孩子毛毛入选今年的国家聋儿人工耳蜗救助计划,即将赴郑州接受手术。术后经市残联语训中心培训,毛毛很有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能听会说。

    9月28日是国际聋人日,记者走进市残联语训中心,听工作人员讲述聋儿康复背后的故事。

    “最难的就是让孩子开口”

    贝贝今年3岁,来到语训中心已有4个多月。现在的他活泼好动,喜欢拉着老师说个不停,虽然发音还有点含混不清,可这足以让贝贝妈妈脸上乐开了花。

    “最难的就是让孩子开口。”语训中心主任张素洁说,很多人认为,聋儿只要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便可以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其实不然,由于在早期缺乏声音刺激,聋儿无法学习语言,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只是帮助聋儿解决听的问题,但能听到声音既不同于能听清声音,也不同于能听懂声音,更不同于能听懂语言。外界的声音他们无法理解,因此不开口也是正常的。

    “助听器实际上是个声音放大器,它把噪声和正常声音一起放大,未经训练,戴助听器的孩子等于生活在一个嘈杂的世界里;而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听到的只是各种与真实声音有所区别的电子信号,比如常人听到‘爸爸’,他们听到的可能只是电子音‘滴滴’。”张素洁说,因此,针对不同的聋儿,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最关键的一步,还是让他们开口。

    在中级班教学的索咪娜今年24岁,已在语训中心工作了4年,在她的工作笔记本上写着各种“秘诀”:感受声带振动,讲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蹦蹦跳跳……索咪娜说,这些法子全是用来逗孩子开口的。

    边教说话,边教做人

    张素洁说,有的家长因为孩子听力有问题,怕人说闲话,对外不说,也不让孩子和外界接触,造成孩子从小没有朋友,特别孤僻;有的家长则觉得对不起孩子,就拼命补偿,造成孩子特别娇气,年龄大了还未掌握生活技能。所以,与正常学前教育相比,语训中心在教孩子听懂语言、使用语言之外,要特别突出育人的部分。

    方法要多,还要“私人定制”。索咪娜介绍,现在平均每个班8个孩子,采取一对一的方法教学,每个班都要针对不同孩子制定3种以上教学方法。“累是累了点,可是看着他们健康恢复,比什么都高兴。”索咪娜说。

    张素洁教过的许多孩子已经步入社会,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去年,一个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工作的孩子回洛阳结婚,特邀她去当证婚人。站在婚礼现场发表感言的那一刻,她心里特别自豪,所有的付出,她觉得都是值得的。

    成立28年来,语训中心已使近3000名听障儿童步入社会,但张素洁还是有些遗憾:“见过太多很晚才过来的孩子,我们真是无能为力。0岁到6岁是孩子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期,所以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最好在0岁到6岁进行,越早越好。”张素洁说,很多家长忽略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而通过常规体检或父母观察,小儿听力障碍多在2岁甚至更晚才被发现,往往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够得到及时干预,听障儿童的有效康复率在90%以上。

    本报见习记者 陈曦 通讯员 马文静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