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玄奘西天取经闻名天下,步后尘者,有义净三藏可与玄奘媲美。玄奘在外18年,义净在外24年;玄奘主研法相学,义净主研律学;玄奘循陆路而往返,义净沿海路而去回。
义净俗姓张,齐州(今山东历城)人,生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8岁时,双亲把他送到泰山朗公谷的神通寺,托付给善遇和慧智两位和尚。后义净从慧智禅师受具足戒。
当时,律学三大派,各说各的理,彼此矛盾。慧智让义净独立思考,启发他西行求法,探寻究竟。义净明白,“莫纵心百氏而虚弃一生”,决心西行求法,找到律学真谛。于是,他先云游天下,遍寻名师,研习佛教经典,打好自身基础。其间,他曾到洛阳学《对法》《摄论》,到长安学《俱舍》《唯识》。
咸亨三年(公元672年),义净已37岁。这年,岗州(今广东新会)有一官吏愿资助中国僧人前往天竺求法,义净欣喜不已,即下广州,与州官冯孝诠和10位僧友集齐,做出发前的准备。但等到十一月,当义净准备登上波斯(今伊朗)船出海时,当初结伴的10人中有9人打了退堂鼓。处一法师说老母多病,不便远行;弘祎法师说他要去江宁安养;玄达等人也各有理由。只有义净不改初衷,奋然书怀曰:“上将可凌师,匹士志难移!”这天,他带一门人善行,毅然登船,舍身前行。
义净乘波斯船第一站先到“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他在此学习“声明”,停了半年之久。此国素与中国交好,王者对义净也很友善,除馈赠物品外,还把他送到“末罗瑜”(今占碑一带)。而此时门人善行患病,搭商船回中国,西行只剩义净孤身一人。
义净经羯茶(今马来西亚吉打附近)等地,于公元673年年末终于到达东天竺的南界“耽摩立底”(今他姆鲁克,在恒河支流胡格利河沿岸)。他在这里遇到了越南僧人大乘灯禅师,并跟他学习梵语。
一年后,他们随同一个商队北上,拟往中天竺的那烂陀寺学习。但是半路上义净患了病,“每走五里,竟需百息”,渐渐掉了队。天快黑时,遭遇强盗,义净的行李,甚至他的衣服、腰带全部被劫。他听说当地人常将捉到的白皮肤的人杀掉祭天,就跳入泥坑中,遍涂形体,用树叶遮蔽下身,扶持徐行,至夜间二更,才赶上休息的同伴。
义净到那烂陀寺后,在这里学习了10年。当时,该寺分为8院,有僧众3500人,义净遍览佛教经典又潜心研究律学,法理精进,出类拔萃。游学时,他对种种社会现象予以关注和思考。如他看到有的天竺僧人投恒河自尽,或上伽耶山跳崖,有的自饿至死,就请教权威高僧,高僧指出这些行为都属“外道”,“深乖律典”,逝不可取。他详细考察天竺寺院生活,写下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珍贵著作,为后人留下第一手资料。
垂拱三年(公元687年),义净开始启程回国。他沿原路又到了室利佛逝,因当地僧人挽留,便住下来译经和著述。这一住又是8年,只有一次,他短暂回国抵达广州,找了些墨、纸等。
证圣元年(公元695年)五月的一天,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在神都洛阳举行盛大仪式,欢迎义净三藏回国。当天,洛阳各大寺院都派僧人前来迎接,他们列队举幡盖、奏歌乐在前引导,浩浩荡荡把义净送到佛授记寺。72岁的女皇武则天亲自在上东门外迎接义净,以示隆重,沿途围观百姓人山人海。
义净先后在东南亚、南亚30余国游历,共24年,带回经律论近400部合50万颂;带回金刚座佛像一座,佛舍利300粒。
义净回国后在洛阳佛授记寺专心译经,先期译出的《华严经》《金光明最胜王》等由武则天亲撰《圣教序》,标其经首。为实践律学,义净还于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在少林寺重结戒坛。这天,义净与少林寺寺主义奘、上座智宝等共商戒法,命名为“小戒”,洛阳有名望的高僧大德悉来参加,计有护律师、元珪禅师等100余人,法事活动持续了30天。
唐中宗复位后,义净随中宗先后在洛阳、长安译经。中宗曾亲撰《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并御驾洛阳皇城西门,向群臣宣示义净所译的新经。义净去世后,他的基塔建在洛阳龙门山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