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您出游了吗?
下面这些关于旅游商品的吐槽,您在旅途中是否也“心有戚戚焉”呢——
“一朵绣有几朵花的手帕,在湖南叫‘湘绣’,在苏杭叫‘苏绣’,在四川叫‘蜀绣’,在江西叫‘赣绣’。”
“朋友去四川给我带回一把梳子,上面竟写着‘少林寺纪念’。”
…………
吐槽反映的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千百个景区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甚至地摊化,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
这一现象,在洛阳的不少景区也不鲜见。君不见,牡丹文化节期间,多家牡丹园售卖的塑料牡丹花、水枪等旅游商品如出一辙,难怪有人吐槽“估计都是从关林市场批发的吧”。
话虽尖刻,却直指我们在旅游商品上深耕不足的软肋。在门票、住宿、餐饮成为景区主要经济支撑的当下,做广告一掷千金的景区并不少见,静下心来靠打造旅游商品来彰显自身特色的却寥寥无几。
在六大旅游要素中,“购”恰恰是景区最好代言人,同时也是弹性最大的支出,被视为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而在2013年,我市各景区的旅游收入主要是门票收入,游客人均消费分别是郑州的49.7%、西安的70.3%、苏州的35.5%,深耕的空间不可谓不大。
其实我们不缺创意,洛阳理工学院连续几届的“创意集市”不乏精妙作品,在近日2014都灵东方设计周上,洛阳90后男孩邱爽更是把不少“洛阳元素”带到了亚平宁;其实我们不缺素材,近日风靡微博的“贵妃娘娘表情”,其间不难发现唐三彩仕女的影子。
我们缺的,是把好创意做成好生意的体制,是保护创意、打击山寨的环境,是静心完善创意旅游商品产业链的定力。一言以蔽之,我们缺的是深耕旅游商品的勇气和智慧。
“缺什么就补什么”,洛阳旅游必能深耕出更多精彩!
投稿地址:洛阳市开元大道218号报业大厦20楼洛阳日报评论部。邮编:471023。电子信箱:dengdehong@163.com。官方微博:@洛阳日报。微信公众账号:lyrb0379。
十一长假,休闲农业游成新时尚
本报讯
十一长假,休闲农业游成为我市旅游新时尚。市农业局数据显示,长假期间,我市休闲农业园区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其中省内游客占20%),同比增长16.5%;休闲农业总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32.5%。
近年,我市休闲农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正成为广大市民节假日出游的首选。今年下半年,在郑州等地举办的“洛阳市休闲农业金秋系列推介活动”效果显著,掀起了一股我市休闲农业游的小高潮。
(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