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新闻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6000多名“走读干部”被查处的背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6000多名“走读干部”被查处的背后
——中央首次大规模整治干部“走读之风”
    哪儿跑?

    新华社发 程硕 作

    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常常往家里跑,被称为“走读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这一长期受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

    有专家称,这意味着反“四风”不仅剑指吃喝奢靡等“明疾”,还深入党员干部工作态度、考核考勤等“庸懒散”的“暗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干部“走读”实际上是一个老问题,近年,情况似乎变得更加严重。“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查处数量如此众多的干部,着实让人震惊。”

    有被查处的干部说,原来觉得只是“偷个懒”的小事,现在却成了作风不正的大问题。他们经过深刻检讨认识到,中央对领导干部是否勤政的督查是动真格的了。

     1    全国超万名“走读干部”被排查发现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段流传甚广的顺口溜,是群众对基层干部“走读”现象的生动描述。

    记者梳理各地晒出的“成绩单”发现,全国共有超万名“走读干部”被排查发现,6484名被查处。其中,黑龙江省共排查出“走读”的乡镇干部4726人,已处理2350人。北京、上海、甘肃、云南等地在“成绩单”中没有提及“走读干部”的问题。

    专家分析,干部“走读”问题主要在乡镇地区比较突出,城市地区则较少。所以,那些拥有广大农村的省,相对来说查出的数量就较多。同时,由于查处力度和执行标准不同,有一些地方干部“走读”问题也很突出,却在查处方面并没有充分体现。

    “基层干部应该在乡镇工作,两脚应该踩在泥土上,这样才能真正服务群众。”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走读干部”心不在岗,脱离群众,作风浮躁,只是把工作地当成一间办公室,不仅对基层发展没什么贡献,还会滋生一系列“四风”问题。

    2    干部“走读”易引发腐败和工作重大失误等问题

    不少群众反映,“走读干部”工作在当下,“生活在别处”,不能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岂能和老百姓同心、同德、同奋斗?天津一名纪检干部说,“走读”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了对工作的态度和对群众的感情,发展下去可能就是渎职。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走读”看似小事,其核心则是能否保持党群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执政基础。记者采访发现,任由干部“走读之风”泛滥,会产生许多问题。

    ——履职敷衍与百姓隔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徐行说,一些乡镇干部领导点名时见见面、点名后不露面,层层搞“遥控指挥”,既不能及时履行职责,对群众诉求和基层实际也难以把握,无形中与老百姓竖起一堵墙。

    ——占用公共资源滋生腐败。干部“走读”造成许多潜在的腐败现象。一些干部频繁往返用公车接送,增加财政负担,滋生“车轮上的腐败”,助长了特权思想。一名县城干部说,县里数十名“走读干部”,仅每年花在车辆汽油和保养方面的费用就有近20万元。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原党委书记、镇长崔连海,因腐败问题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经查,崔连海是典型的“走读干部”,办案人员计算,在262天时间里,崔连海的专车报销汽油票150张,金额合计7.269万元,算上节假日,平均每天“花费”汽油费约278元。

    ——遇突发情况易造成重大损失。海南省一名干部说,“走读”的干部,在“德能勤绩廉”考察中,“勤”这一项一般都存在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当本地出现群体性事件、灾难险情、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时,“走读”给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留下隐患。媒体就曾报道,一次洪水猛袭某镇,当县委书记赶到现场时,该镇党政一把手还迟迟未从县城家中返回。

    3    专家:让“走读”“走不了、不好走”还需完善制度

    辛鸣表示,党政领导干部负有管理服务一方、守土有责的职责。党的干部应该和群众在一起,否则就别走当干部这条路。

    实际上,各地为了解决干部“走读”问题也进行了不少探索。湖南郴州采取的是视频点名的方法,让干部不敢缺席;湖北襄阳则明察暗访,让干部不敢“走读”;江西建设了“廉政”食堂,为干部营造不愿“走读”的环境;天津专门出台了《关于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的规定》,建立和落实乡镇干部在本乡镇机关住宿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错时上下班制度、乡镇干部包村驻村制度等。

    在汪玉凯等专家看来,这些年,对“走读干部”的管理还缺乏系统性规定。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要靠制度,将治理“走读”纳入民主和法治的轨道。比如,切实在干部考核上加以倾斜,让那些深入地方、根系群众的干部受尊重、受重用,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要完善现行公车管理制度、财经制度和报销制度,让“走读”“走不了、不好走”,还要完善群众批评和投诉渠道,严格问责制度,让“走神”的干部“走不远”。

    同时,辛鸣等专家也提醒,干部也有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利,因此对整治干部“走读”现象,政策制定应更具合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在人情和原则之间、为民服务和对家庭负责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短 评

    “走读干部”要动真心为百姓服务

    干部“走读”让群众看在眼里烦在心里。“五六十年代同吃住,摸得到脚;七八十年代上广播,听得到声;九十年代坐小车,看得到烟;现在只能在电视上瞧到影。”“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两段顺口溜,是对当前一些“走读干部”脱离群众不良作风的讽刺,非常生动形象。

    靠什么整治“走读”现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呢?答案就是让“走读干部”动真心为百姓服务。

    让“走读干部”动真心,变“走读”为主动“留守”,先要让干部认识到自己身处一线,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石,是密切干群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力量;组织干部学习,让其认识到“走读”的危害性,力争把自己定位为“全天候办事员”“全科型服务员”,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改作风改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触及灵魂,需当头棒喝,一流的执行必须有一流的制度。对干部“走读”开展专项整治,用制度约束“走读”,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以人为本,不能搞制度移植、照搬照抄,必须结合实际,杜绝制度“水土不服”,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值班制度、岗位职责与责任追究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等;还要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上入手,以制度管人、用环境留人,真正使干部把“心”放在基层,动真心为百姓服务。 (据人民网)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