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阳·偃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偃师:“中国三轮之都”的战略突围之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10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集聚创新 转型升级 连点成线 多元发展
偃师:“中国三轮之都”的战略突围之路
    昱坤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万米高性能导线项目,宗申·比亚乔年产20万辆电动三轮车、四轮车项目,无锡惠发特年产100万套高铁配件项目……今年以来,偃师三轮摩托车产业引进的5个亿元以上项目,进一步深化了产业战略转型目标。

    不断壮大三轮摩托车超百亿元产业链,是近年偃师三轮摩托车产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偃师市委书记宋义林说,锻造“百亿产业”,偃师永远在路上。

    2012年以来,偃师三轮摩托车产业大力实施战略突围,围绕正三轮摩托车,以“集聚、链条”为抓手,拉长产业链,集聚集约发展,打造了国内最大的正三轮摩托车产业高地;同时,及早规划“多条腿走路”,在三轮摩托车产业基础上,谋划“四大转型”升级之路,构建“点、线、面”多元发展新格局,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坚韧不拔,精益求精,是对产业的坚守;把一个产业由点连成线、由线扩到面,也是一种坚守。偃师三轮摩托车产业的战略突围,充分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集聚集约,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在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内,有四期集约利用的标准化厂房正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0.1亿元,建成后可容纳小微企业36家。

    为有效解决三轮摩托车小微企业、家庭作坊等发展问题,偃师制订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划出专门区域,建设标准化厂房,积极引企入区、化零为整,解决“小马拉大车”的内耗式发展问题。

    产业集聚区内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2012年以来,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大力实施以“五路、两桥、一座污水处理厂、一座自来水厂、一座变电站、一座综合服务中心”为主的“521111”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基础服务平台,着力增强集聚区综合承载力。目前,集聚区内道路、管网纵横,可满足企业各项生产生活需求;公共服务中心已建成投用,质量检测中心正在订购设备。

    此外,该市去年引进了屋顶太阳能发电项目,在产业集聚区内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光伏发电站。项目利用集聚区内25家企业的厂房房顶,建设太阳能基站26处,年发电约3139.5万千瓦时,年节约标煤1.2万吨、电费2000多万元,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5万吨、二氧化硫约200吨,在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产城融合是产业集聚发展的保障。偃师坚持“产城同兴共荣”目标,着力构建配套的产业体系和城镇体系。已实施的产城一体化和入区企业职工公寓等项目,可安置产业集聚区内居民和产业工人1.8万余名。

    偃师把服务优势的集聚作为另一种产业实力,注重“软硬兼施”营造环境。偃师市市长李灵敏表示,要让偃师的发展环境经得起打听、经得起比较,让企业干得安心舒心,形成政府、企业、百姓三方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该市创新产业集聚区发展机制。10个职能分局进驻公共服务中心,随时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实行“带章上会”,对进驻项目联审联批,开通绿色通道;对新签约项目明确专人分包,全程跟踪服务,代办相关手续;大力推行“两个不见面”制度;选调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副科级后备干部到集聚区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施“百名干部包百企”和“政法干警驻项目”活动,不断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该市还定期邀请金融机构到项目现场考察,去年以来已帮助进驻企业融资4.74亿元。

    拉长产业链,促进三轮车产业“全链条”发展

    在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内,大运、大阳、珠峰、五羊、长江等摩托车名企林立,规模庞大。在“明星”荟萃的集聚区中,一座精致的园中园引人注目,这就是专为整车生产配套零部件的大龙摩配园。

    大龙摩配园是偃师市委、市政府为完善三轮摩托车产业链,方便整车制造企业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采购相关配套零部件建设的独立工业园。园区中涉及三轮摩托后桥制造、主减速器壳体铸造与精加工、铝制品加工、标准件加工、冲压件加工等产业。园区统一修建管理道路、雨污管网、路灯、用电等配套设施,最大限度节省企业开支,其路途近、运行成本低的优势,将低成本链条有效传导至整车企业。园内进驻的12家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向整车企业提供价值10亿元以上的高质量、低成本零部件。

    像大龙摩配园这样的园区,偃师在建的还有3个,可提供整车企业所需的大部分零部件,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就强什么。近年,偃师按照“延链、补链、强链、建链”思路,不断拉长产业链,促进三轮摩托车产业“全链条”发展。

    发动机这一核心零部件是偃师三轮摩托车产业的短板。为补上这一短板,偃师以开放招商为抓手,先后引进了总投资9亿元的广州五羊和广东盛江2个项目,除整车生产外,还设计年产发动机76万台,可解决产业链核心技术问题。

    2012年以来,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共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8个,总投资12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10亿元。目前,三轮摩托车产业园布局整车及零配件企业18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家、主导产业集群企业43家,产品有7大系列28个品种,产业链更加清晰,规模效益日益提升,产业高地效应更加凸显。

    创新发展,不断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旋转,伸缩,触点,焊接……走进大运工业园焊接车间,几台机器人“电焊师”正在不知疲倦地作业。这是偃师三轮摩托车产业努力提高工艺技术的一个缩影。

    该市注重推进三轮摩托车产业创新发展,持续凝聚产业壮大提升的内生力量。近年,该市通过引导企业和名企联合、自主创新、技术创造、工艺提升等手段,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偃师舍得投入。

    重在引导。该市聘请专业人才,为三轮摩托车产业和企业做战略规划。市财政每年列出专项资金,用于研判三轮摩托车产业发展趋势,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引导。

    重在引智。为武装企业“智囊”,该市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对企业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企业综合管理和发展水平。

    重在激励。偃师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对经营管理好、市场效益好、注重先进制造装备更新换代的企业和注重新产品、整车设计及关键部位研发投入的企业进行奖励,激励企业创新创造、做优做强。

    洛阳北易大阳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在生产中,提出了“月月有新款、年年有新品”的创新目标。为此,企业组建了一支数十人的技术团队,不断推进技术升级。

    洛阳珠峰公司注重差异化创新发展,如为新疆市场开发了“小金龙”,为山西市场开发了“致富星”,为河南市场开发了“飞鹰”等产品,以差异化技术占领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质量就是品牌,创新就是生命。如今,偃师的摩托车企业已经走出“家家点火”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在现代化生产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为加快产业发展,偃师创新性开启“展会+峰会”模式,目标是打造三轮摩托车产业基地品牌。

    2013年4月,首届中国三轮摩托车展览会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偃师举行,全国70多名摩托车行业的专家和企业家“摩坛论剑”,纵论产业发展。各种新思维、新模式、新创意在峰会上激荡,各种新产品、新款式、新潮流在展会上亮相,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盛会。

    作为直接受益者,展会为偃师摩托车企业带来的是产销两旺的效应。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展览会和高峰论坛上,宋义林坦言,偃师会坚持每年一届办下去,把展会和论坛打造成行业和区域的一个品牌,叫响“中国三轮之都”品牌。

    转型升级,开辟产业发展新空间

    偃师三轮摩托车产业的突围之战,转型升级是战略突破口。

    2013年,偃师聘请专家学者对地方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其中,三轮摩托车产业以转型提升为方向,明确了加速燃油车向电动车、三轮车向四轮车、普通车向特种车、摩配向汽配的“四大转型”目标。

    转型提升,电动三轮是“近水楼台”。2012年以来,偃师先后引进了年产25万辆的大阳电动工业园,年产20万辆的洛阳珠峰、建设电动三轮车,年产30万辆的五羊电动三轮车等多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偃师的电动三轮摩托车年产能将超过100万辆,实现油、电“两条腿”走路。

    既拉长链条,又注重“建链”——偃师三轮摩托车产业多元化转型,促使产业开枝散叶,枝繁叶茂。

    2013年11月,偃师引进总投资5.5亿元的重庆鑫源北方工业基地项目,设计年产10万台微型播种机、10万台旋耕机、10万辆景区电动观光车,特种车生产初露端倪。

    “汽车梦”也开启征程。去年年底,偃师引进了总投资18亿元的东风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设计年产6万辆东风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规划的一部分,该市将以新能源汽车为基础平台,带动电池、电机、电控及其他零部件产业发展,逐步形成整车生产销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零部件及服务一体化产业集群。

    摩配向汽配转型,偃师重在兼容并蓄。该市引进的北京申安集团高亮度LED照明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将为摩托车、汽车等各种车型提供高质量、低能耗的配套照明产品;总投资1.5亿元的年产100万套高铁配件及汽车配件项目,主要生产半主动式缓冲器等高铁配件和小车系列减震器等汽车配件,产业转型外溢效应明显。

    两年多来,偃师相继引进了盛江工业园、中豪光电摩托车照明系统、川渝精工等20多个转型升级项目。2012年,偃师市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级摩托车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13年,在全省180家产业集聚区考核排名中,偃师市产业集聚区晋级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预计到2020年,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将进驻规模以上企业130家,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总就业人口增至5万,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备、功能更完善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

    这一条战略突围之路,偃师走得异常坚定。 本报特约记者 邓金慧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