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救死扶伤的八旬中医,还是办厂经商的个体户,多年来,他们心中有一份坚守叫“信守承诺”。今天,我们在这里讲述李太安和李廷义的故事,品味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动。
李太安:行医路上,苦乐其中
|
老中医李太安为邻居义务量血压 |
伊川县城顺城街有一家不起眼的中医诊所,不时有附近居民和商户来串门。白发苍苍的李太安总会和善相待,义务帮他们号脉、量血压。说起这位行医60余年的82岁老中医,大家深为敬佩。
82岁高龄 上门号脉
“一个月前,我都不敢相信自己还能下床走路。”近日,伊川县白元乡的付利晓拿着锦旗来到李太安的诊所,一进门就开始抹泪。做窗帘生意的她长期过度劳累致腰椎间盘突出,两个月前她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家人一路打听找到了李太安。考虑到患者行动不便,82岁的李太安上门为其诊治。
服药3个疗程后,付利晓的病情好转。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中医多次打来电话询问病情,这让付利晓很感动。
翻开老中医的诊断记录本,付利晓只是其众多患者中的普通一个。对于一些家境贫寒的村民、附近住校的学生,李太安义务接诊、免收费用也是常有的事。
“李大夫开的药疗效好,花钱还少。”伊川县酒后乡的杨遂军道出了患者们的心声。几天前,他从30多里外的家中找李太安看病时,遇见一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拾荒老者也来看病。李太安不仅免收医药费,还往那人兜里塞了点钱。
中医世家 行医乡里
李太安是嵩县田湖镇一个中医世家的第五代传人,自幼耳濡目染,熟读《黄帝内经》《药性歌括》等中医典籍。
“好大夫,就要把病人当亲人。这是我多年来对自己的承诺。”6岁时,爷爷就对李太安口传心授。15岁起,李太安开始独立行医,此后,他又把这个理念灌输给从医的儿子李站方。
1958年,李太安调到田湖镇黄村小乡医院上班。1963年腊月廿七晚,大雪纷飞。李太安得知七八里外的田湖镇南安村村民李红娃得了急病,慌忙背上药箱出门。夜路不好走,李太安一不小心跌进一个大雪坑里。
“挣扎快1个小时才爬出来。”李太安说,他爬出雪坑后,掸掉棉袄上的泥和雪,继续往李红娃家赶。
有一年入秋,附近村庄有人坠井受伤,李太安为了尽快赶到现场,抄近路沿河走,不料脚底打滑掉进河里,河水把他冲走100多米,最后硬是扒着河边的大石头才脱险。
行医路上,苦乐其中。退休前,李太安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6年,他随儿女来到伊川县城。人到哪儿,他就把诊所开到哪儿。
本报见习记者 朱艳艳 特约记者 罗孝民 文/图
李廷义:生意变了,承诺不变
|
李廷义(中)与杨苗粉(左)为村民兑换挂面 |
伊滨区寇店镇刘李村村民李廷义,2012年就不做面粉生意了,但厂里还有村民存放的10多万公斤小麦。他履行承诺,面粉兑换点不关门,村民随到随取。
生意转行,他没有忘记承诺
李廷义家的面粉厂2012年年底停产,但还有村民来取面粉和挂面,这是咋回事儿呢?
“麦子放到李廷义那里,放心!”尚淑秦说,今年55岁的李廷义1999年起在村里办了个面粉加工厂,本村和临村的人将麦子存到厂里,需要时可随时领取面粉。
2012年,由于生意不好做,李廷义决定转行。“村民存在咱面粉厂的10多万公斤小麦咋办?”李廷义说,当初给大家的承诺就是随到随取,他与妻子商量之后决定从别处买来面粉和挂面,继续履行承诺。
转产两年,兑换点不关门
虽然李廷义有承诺,但眼见面粉厂沉寂下来,村民难免犯起嘀咕。面对疑问,李廷义的妻子杨苗粉总是每天早早地将兑换点的房门打开,等待村民前来。
记者看到,在停产的面粉加工车间空地上,一袋袋面粉整齐堆放着。“大家看到我们仍兑换给大家,渐渐就放了心。”54岁的杨苗粉说,为满足村民的需要,她整天待在兑换点,有事外出她就找人替她,时刻保持电话畅通。
“现在我们除兑换面粉和挂面外,还兑换方便面和食用油。”李廷义说,从2012年年底至今,夫妇俩已兑换了近5万公斤小麦,剩余的小麦预计在两三年内兑换完。
“李廷义一家还积极参与村里的公益事业,给全镇的生意人树了榜样。”寇店镇人大主席团副主席李少红说。
“生意变了,承诺不变。信誉啥时候都不能丢!”李廷义说。
本报记者 苏楠 通讯员 齐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