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市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喜事连连: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副院长、总设计师樊会涛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使我市院士总数增至5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二五研究所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安斌当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实现我市该类人才零的突破;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李红霞、河南科技大学耐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魏世忠当选中原学者,使我市中原学者增至6名;
…………
他们的当选,付出最多的是用人单位,受益最大的也是用人单位。因为,用人单位是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服务人才的主体。
1 用人单位在行动
人才是事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我市很多单位在聚才、育才、用才、留才方面不遗余力。新近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自不必说,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及其他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也都有各自的“拿手菜”。
依据不同层次,河南科技大学为高端人才提供科研经费500万元到3000万元、安家费80万元到200万元、年薪50万元到100万元,以及面积不小于220平方米的住房1套,同时配备助手和科研秘书,优先协调解决和家属有关的其他问题。目前,该校有共享院士7人、中原学者2人、省级特聘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61人。
洛阳师范学院设“河洛学者”特聘教授,每年给予20万元到30万元的岗位津贴、30万元到5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提供面积170平方米住房1套,在校工作满5年后房产归个人,并解决配偶或子女工作问题。对于博士以上的人才,学校采取一人一议的方式,给予不同的待遇。
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也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一是抓好职工职业生涯设计,使职工有完善的成长通道。二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使职工有机会在技能上晋级。三是评选技能专家,激励人才成长。四是技能水平、技能等级与工资收入挂钩,干好干坏不一样。李万坤就是通过公司职业晋升渠道,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
中铁隧道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李治国说,中铁隧道集团在人员的选、育、用、留等环节下足功夫,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拔尖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2000多家企业推行“首席员工”制度,努力为员工提供舞台,做到才尽其用。
目前,我市共拥有各类人才92万名。其中,全市有包括5名院士在内的国家级各类人才19名,有包括6名中原学者在内的省级各类人才80名,有包括700多名市优秀专家在内的市级行业拔尖人才近2000名,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00多名。全市有博士1400余名,其中河南科技大学有840多名,占了60%。
2 用人单位再动员
用人单位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宽阔的平台和优越的政策环境。
我市在制定人才工作政策措施时,尤其注重这一点。用人单位通过采取鼓励自主培养、支持在职学习、开展“校企合作”等举措,扎扎实实培育人才。
同时,我市鼓励企业与国内外优秀人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或将其聘为首席专家、技术顾问等,帮助解决科技研发与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问题;鼓励企业把研发机构设在人才资源丰富的大城市乃至国外,将这些研发机构作为吸引高技术产业人才的域外“触角”。
3 职能部门再给力
抓好人才工作,必须完善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服务水平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用人单位为主体,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
在运行机制方面,我市坚持和完善联席会议、季度例会、重大事项报告、述职报告、目标考核奖惩等5项制度,定期研究全市人才政策、重要事项,确保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职责到位。
高层次人才不仅是用人单位的“心肝”,也是洛阳的“宝贝”。我市规定,市、县两级党政领导班子的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到2名高层次人才,要定期进行走访、座谈、慰问,及时研究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开放创新城,我市正在对实施方案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共同打造洛阳人才高地。
目前,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单位正依照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努力提升服务用人单位、服务各类人才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