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洛阳·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北邙“无名”大冢都将拥有“身份证”
政务要闻
我市8家企业组团参加
打造我省LED技术辐射中心
日处理约16吨
覆盖率达98%
以上带下 抓本治标 守土尽责
村里来了“第一书记”
创模知识大赛举办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村里来了“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汪旭霞 赵东科
    城里的机关离农村有多远?机关的干部离农民有多远?这些问题放在一年前,常灵斌或许无从回答。如今,言谈举止间,他已成了正儿八经的“乡下人”。

    2012年年底,汝阳县上店镇李庄村被确定为市委办公室定点帮扶贫困村。今年年初,市委办人事科科长常灵斌正式挂职该村“第一书记”。

    从满怀热情到吃闭门羹,从调整方式到真情融入,常灵斌按照“队员当先锋、单位做后盾”的工作机制,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修道路、筑堤防、建学校、建鞋厂、建牛棚……

    新官上任,吃“闭门羹”

    在农村干工作,想打开局面,群众基础是关键。常灵斌驻村之初就踌躇满志地烧起“第一把火”——建蔬菜大棚。

    建大棚并非拍脑袋就行。李庄村是个大村,有3000多人,千余名妇女和老人赋闲在家。村子并不偏远,距县城10公里,建设大棚还有财政补贴。综合劳动力、区位和政策条件,常灵斌觉得发展蔬菜大棚正当其时。

    面对初来乍到的“机关干部”的热情,群众口头上大多是支持的。当大棚建设正式提上日程时,大家却打起了“退堂鼓”,这让常灵斌猝不及防。

    村民有自己的心思:“第一书记”不过是来走走过场、增加点基层履历。现在一门心思建大棚,一年后“人走棚凉”的烂摊子,谁来收拾?

    “在机关,与群众打交道少,做群众工作也显得生疏急躁。”常灵斌将心比心:建大棚前期投入大、种植风险高,贫困户掏不起钱,也经不起折腾。

    完善设施,铺“致富路”

    吃了闭门羹的常灵斌为尽快融入村集体,除了走家串户,还做了不少功课。

    常灵斌摘录的一段话这样写道:干部下基层有两种,一种像鸭子,下了水却沉不下去;还有一种像鸬鹚,专门沉到水底抓活鱼。“第一书记”必须克服“鸭子”现象,要下得去、稳得住、做得好。

    为尽快和村民打成一片,常灵斌直接在村部住下,并置办了简单的灶具,院子空地种了应季的白菜和萝卜。这一住,村民心里踏实了许多。

    “吃住在村里还不够,把项目引进村才算真本事。”常灵斌在走访中,把村里的各种“不顺”记在本子上——路不顺,河不顺,上学不顺,炕烟不顺,务工不顺……

    引进项目并非易事。用常灵斌的话说,要像兔子一样上蹿下跳,打通涉及项目审批、建设的市、县、乡、村的每一个环节。每次遇到难处,他会回到市委办公室,向“娘家”求助。

    今年,投资112万元的5.8公里入户道路开通;投资63万元的猴套河堤坝竣工;投资10万元的文化广场投用;投资100万元的幼儿园开建……说实话、办实事,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慢慢地,常灵斌成了李庄人,市委办公室成了“大后方”。

    搞活产业,摘“贫困帽”

    帮钱帮物,不如换思路搞产业。李庄村丘陵坡地多,种植结构单一,村民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攒不了几个钱。

    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丙吾介绍,李庄村有种烟叶的传统,由于耗时费工,只有为数不多的村民还在坚持。在市委办和常灵斌的协调下,烟水、烟路、烟炕等配套工程纷纷上马,烟叶种植规模迅速扩至近千亩。

    今年,依托到户增收项目,村里的困难户入股建起了养牛场和养鸡场,每年都能分红;投资超千万元的制鞋厂正在紧张施工。“明年,村里的留守妇女将告别麻将堆的牌友,进入标准化车间,成为工友。”张丙吾笑着说。

    今年,我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统计数据显示,李庄村贫困户较2012年减少1/3,降至400多人。

    “‘第一书记’驻村,犹如风筝翱翔天空。没有‘大后方’市委办公室的引导支持,没有群众‘这片天空’,就没有自己的成长。”谈及驻村感受,常灵斌感激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