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大义与小义
强扭的瓜不甜
一把生锈的锁
洛水新韵
梦中的老师
灵魂之嗓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10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大义与小义
□喻清录
关羽辞别曹操,重归刘备麾下 插图 李玉明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农民起义。涿郡人刘备,以贩鞋织席为业,因镇压“黄巾”有功,得授平原县令之职。刘备与山西人关羽、涿郡人张飞友善,于是以二人为司马,分统部众,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二人跟随刘备,不避艰险。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已任豫州牧的刘备与车骑将军董承等谋杀曹操,事败,曹操征讨刘备,刘备逃窜,关羽被俘。曹操欣赏关羽为人,欲收降为己用,于是表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重加赏赐。但关羽追随刘备心如铁石:“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生死,不可背之。”后来果然离开曹操重归刘备麾下。这表明关羽是很重义气的,富贵不能动其心,移其志。

    然而也正是这种义气,埋下了蜀汉灭亡的祸根。诸葛亮出山时,为刘备设计了《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先占荆州,再夺益州,然后结好东吴,兵分两路,荆州之兵攻洛阳,益州之兵攻长安,天下可定。但局势并没在诸葛亮设计的轨道上发展,关羽主持荆州军事后,凭借与刘备的特殊关系,与东吴为仇,曹操趁机与孙权联手,南北夹击荆州,关羽兵败身亡。刘备执意伐吴为关羽报仇,翊军将军赵云谏劝:“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伐魏,中原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先与吴战,非策之上也。”群臣谏者甚众,刘备皆不听,结果招致彝陵之败,蜀汉由此而衰弱。

    《资治通鉴》记载的这段跨越近四十年时光的完整故事证明,义气是柄双刃剑:在正义轨道上演绎的义气,是纯美的操守;脱离正义轨道的狭隘义气,则是人生悲哀。因为义有大义与小义之分,大义乃国家民族利益,小义则是友情亲情。大义永远高于小义,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舍弃小义而遵行大义,才是义者的正确选择。“刘关张”们把小义凌驾于大义之上,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失败是难免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资治通鉴》辑录了许多小义服从大义的史实,以警世人。

    齐武帝斩将安民心。南北朝时南齐武帝萧赜(zé)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十二月,富阳顽民唐寓之以妖术惑众作乱,攻陷富阳。萧赜派遣禁兵数千人讨伐唐寓之,一战而胜,平定叛乱。但禁军乘胜一路抢劫,百姓怨声载道,又呈“土崩”之势。萧赜闻报,逮捕禁军先锋、将军陈天福,腰斩于市;免除禁军主将刘明彻官职,逮捕入狱治罪。陈天福乃萧赜爱将,战功显赫,既以扰民伏法,朝廷内外,军队上下,无不震肃畏惧,面貌一新。接着,萧赜又指派通事舍人刘季宗到前线巡视慰问,遍至富阳各县,赦免被驱逼而作乱的百姓无罪,赈济因军人抢劫而破败的数万民家,结果迅速安定了民心,消除了一场即将爆发的民变。萧赜宠爱陈天福,是小义;人心向背事关国家存亡,是大义,他弃小义而存大义,算得上明君。

    司马孚枕股哭曹髦(máo)。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不甘为司马昭所欺,率宫人讨伐司马昭,被弑于街头。百官无人敢为曹髦收尸,唯有司马昭叔父、太傅司马孚头枕曹髦尸体恸哭:“杀陛下者,臣之罪也!”皇太后畏惧司马昭,下令废曹髦为庶人,葬以民礼,司马孚又请以王礼安葬。五年后,曹魏第五位皇帝曹奂被司马炎逼迫禅位,司马孚无力改变局势,只能握曹奂手流涕嘘唏,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司马孚看重君臣大义,不屑于宗族小义,所以后世对司马氏家族多有贬损,唯对司马孚赞美有加。

    张镇周大义治乡里。唐高祖时,寿州都督张镇周调任故里舒州为都督,虽衣锦还乡,却难免尴尬之事。到任之日,他多购酒肉,在故宅招待亲戚故人,如同布衣,极尽欢洽。十日后,乃泣别众人道:“今日张镇周犹得与故人欢饮,明日之后,则舒州都督治百姓耳。”自此亲戚故人犯法,一无所纵,境内肃然。这个张镇周实在高明,他注重大义,但又不是无情无义,而是恰当处理大义与小义的关系,可谓公私两分明。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