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汉代烤炉,大大小小的官斗、民斗、官斛,精美的食盒、果盒,东汉的酒壶,晚清的调料盒,民国的果盘……在我市反映饮食文化的专题民营博物馆——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里,记者被中华餐饮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触动。
洛阳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里到底展出了老祖宗吃饭的什么家什?这些家什又长什么样?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与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来次亲密接触吧。
省内饮食文化类博物馆之最
作为我市34家经省文物局批准设立的专业性博物馆之一,洛阳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展出面积约560平方米。
长期从事餐饮业、对饮食器具文物情有独钟的该博物馆馆长王天喜介绍,洛阳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共收藏与饮食文化有关的藏品623件,藏品包括石器、铜器、陶器、瓷器、玉器、银器、铁器、木器、漆器和竹器等10大类,基本涵盖了先民们在饮食方面使用的工具、炊具、盛器和使用器具等。这些藏品从夏、商、周一直延续到今日。
记者看到,317件特色展品被陈列在户外、室内共5个展区,第一展区陈列着百余件造型各异的青铜食具、陶制食具和粮仓等;第二展区展出了明清时期的食盒数十件,雕花食盒、竹编食盒、馍筐、四层点心盒等,非常精美;第三展区为我国历史上衡量粮食的度量衡斗和升;第四展区为形式各异的石磨盘和石质饮食用具。在博物馆门前的户外展区,一尊3米高的“厨神”伊尹铜像矗立在馆前。
市民营博物馆协会会长王支援告诉记者,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的藏品,历史跨度之长、馆藏藏品之多以及展示面积之大,堪称我省同类博物馆之最。拿斗来说,就有民斗、官斗、市斗、商号、行号、官斛等,大大小小,形式各异,从中我们可了解明清时期农业赋税政策和粮食交易历史。
镇馆之宝
■汉代烤炉
在该博物馆第一展厅,一件出土于汉墓的“烧烤炉”最为引人注目。这件从汉代富人墓出土的陶制烤炉,长20厘米、宽16.5厘米、高14厘米,长方形,汉绿釉,底部均分四足,两端有把手,炉上架着两根“铁钎”,上面各穿了5只蝉,蝉眼、蝉翼虽经千年岁月腐蚀,仍清晰可辨。王天喜说,这个珍藏的烤炉是迄今以来发现最早的陶制烤炉,它的出现说明早在汉代就已流行烧烤了。
■宋代石磨盘
现在女子出嫁,彩电、冰箱肯定必备,陪车、陪房的也大有人在。但在宋代,嫁女竟要陪石磨盘。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第四展厅展出的宋代石磨盘约有七八盘,其中一件还是国家三级文物,该石磨盘上的牡丹、童子图案雕工精美、栩栩如生,隐含着女方家期盼着自己的闺女嫁人后能够早生贵子、家族兴旺、富贵吉祥。
■官斗
据《周礼》记载,早在周代,河洛地区的先民已开始使用量器。王莽篡汉后,用青铜造了标准量器“嘉量”,并依此校正全套共5种量具:斛、斗、升、合、龠(yuè)。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第三展区有个民国时期的古代官斗,长、宽均为34厘米,高为25厘米,正面书写有一个大大的“官”字,大小跟老式的微波炉差不多,为官府收公粮时用的。还有一只民用木斗,面板上有几个铆钉,显然是经过修补的,残而不破,跟官斗相比不够体面,但应该是数代家传、敝帚自珍的。
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地址:洛阳市涧西区青岛路与西苑路交会处东南角
开馆时间:9:30—17:00 (免费开放)
公交线路:8路、14路、25路、50路、63路、70路、75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