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布·奥尼尔
(资料图片) | |
核心提示
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前成员罗布·奥尼尔6日通过多家美英主流媒体自曝身份,称自己是对“基地”组织前头目本·拉丹“开致命枪”的人。
不过,不愿公开姓名的“海豹”突击队消息人士立即澄清,称真正击毙本·拉丹的是另一个人,同时指认奥尼尔因在行动后夸大自己的功劳而被核心团队抛弃。
1 谁开致命一枪?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奥尼尔早在去年2月接受杂志《先生》采访时,以匿名方式叙述击毙本·拉丹的过程。如今,奥尼尔又通过《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再次声称对本·拉丹“开致命一枪”。
根据先前的报道,23名突击队队员2011年5月2日晚突袭本·拉丹藏身的大院,其中3人在大院的3楼卧室遭遇本·拉丹。看到本·拉丹从床上起身,且在他触手可及之处有一把枪,“枪手”朝他面部连开两枪,致其毙命。
不过,参与那次行动的另一名突击队队员告诉CNN记者,“那名枪手”的说法不属实。
长期跟踪美国追踪本·拉丹行动的安全分析师彼得·伯根说,根据他对突击队中击毙本·拉丹行动部署负责人的采访,在大院3楼遭遇本·拉丹的3人分别是“枪手”、队员马特·比索内特和“关键人物”。其中,比索内特是23名“海豹”突击队队员中第一个公开身份的人,2012年以笔名“马克·欧文”著书《艰难一日》讲述那次行动。
伯根说,那名行动部署负责人说,真正打死本·拉丹的是3人中迄今还没有公开身份的“关键人物”。
2 自夸功劳遭贬?
按照那名行动部署负责人的说法,“关键人物”最先进入3楼卧室,看到本·拉丹从床上抬头察看情况后,朝他头部开枪,造成致命伤。其余两名突击队队员进入房间后看到本·拉丹倒在地上,在他胸口补了几枪。
对于媒体报道本·拉丹“触手可及之处有枪”的说法,这名负责人反驳,突击队排除危险后对房间开展全面清查,才发现两把枪放在门框附近一处高架子上,且与床有一段距离。这说明,“枪手”第一时间看到本·拉丹“触手可及之处有枪”的说法毫无根据。
这名负责人还强调,突击队在行动前有过规定,不到万不得已,队员“不要朝(本·拉丹)面部开枪”,以供中央情报局事后作面部识别和身份确认。而按照“枪手”的说法,他有针对性地朝本·拉丹前额连开两枪。
这名负责人还透露,突袭行动后,当“枪手”在突击队所在基地附近的酒吧消遣时对他人夸大自己的功劳。不久,这一核心团队不再将他列入编制。
3 真英雄“永不开口”
这名负责人对突袭行动关键细节的描述与亲历者之一的比索内特所著书《艰难一日》内容一致。
按照那本书中的说法,比索内特与另一名队员首先进入本·拉丹的房间,由那名队员对本·拉丹开致命一枪,自己上前补枪。
CNN援引执行突袭任务的“海豹”突击队多名现任队员和前任队员的话报道,击毙本·拉丹的“关键人物”在开枪后冒着生命危险控制房间中另两名女性,实属英勇,但他即使“到100万年以后”也不会公开讲述自己在行动中扮演的角色。因为这次突袭行动属于团队努力,探究某一个人的功劳毫无意义。
成功击毙本·拉丹5天后,参与行动的突击队队员受到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的接见。一些队员回忆,突击队指挥官当时对奥巴马说:“如果你从这个团队中抽走任何一个人,我们也许就无法完成这项任务,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重要的不是那个扣动扳机打死本·拉丹的人,而是我们一起所做的所有事情。”
奥尼尔的“开口”也让他处于巨大争议中。
几天前,美国军方致信现役和退役“海豹”突击队队员。信中明确警告,如果奥尼尔决定公开自己的身份,无异为“海豹”突击队老兵们的耻辱。此外,他可能面临法律惩罚,因为“保密信息受法律保护”。
(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相关链接
罗布·奥尼尔
罗布·奥尼尔现年38岁,出生于蒙大拿州比尤特。在军队服役16年,他到过4个不同战区,总计执行400多次作战任务,消灭30多个目标,获得表彰52次。
2011年5月2日凌晨,“海豹”突击队突袭“基地”组织创始人乌萨马·本·拉丹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小镇阿伯塔巴德的藏身地。按照奥尼尔的说法,他近距离朝本·拉丹额头开了3枪,击毙了这名“恐怖大亨”。
好莱坞电影《凌晨》(又译《猎杀本·拉丹》)描述了这次突袭行动。
除了击毙本·拉丹,奥尼尔还参加过两次后来被搬上银幕的行动。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