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从发展观到生态观,从生存观到执政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度改变汝阳发展,深刻影响人民观念。
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场坚持不懈的治水行动,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也打开了汝阳转型发展的一扇窗。
(二)汝阳要积极应对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奋力实现小康”的目标,着力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在实现全市“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奋发有为、多做贡献。
未来五年,汝阳将围绕转型发展,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性地推动发展。
古人云:“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大贤不能善治。”“更张”即转变。在经济新常态下,汝阳人深知自己的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不断创新谋求县域经济转型之路。例如:矿产品开采深加工、绿色建材、白酒酿造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旅游产业日益壮大,三产服务业协调发展;招商引资也取得明显成效……正是通过这样的不断创新“更张”,汝阳的经济发展才更有活力。
(三)方向明确才能行稳致远。
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改革是率先发展的活力之源”,为汝阳县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转型发展是新常态下汝阳发展的基本路径,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来。
要牢固树立早转早主动、快转得先机的思想,积极围绕“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和“9+2”工作布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实施“4+1+1”工程,加快建设“四个汝阳”,全面提升党的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汝阳发展赢得新优势。
(四)积极主动谋转型,奋力赶超谋发展,汝阳已经在行动。
加快构建“123”现代产业体系,做强新材料主导产业,培育新能源、电子商务两大新兴产业,发展杜康文化、生态旅游、高效农业三大特色产业。
牢牢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持续强化主体责任、产业支撑、要素保障、工作落实,突出产业发展,形成“一乡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确保2019年71个贫困村35188个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圆满实现。
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坚持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并重,兴水活水、造林护绿,节能减排、防治污染,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着力构建县城和产业集聚区、中心镇(特色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汝安路改建、环城北线等“十路一桥”道路建设工程,力争三洋铁路汝阳站货场、尧西高速汝阳支线项目开工建设。打造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争取用1年~3年的时间,把具有汝阳浓郁特色的小镇打造成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综合型、工业型城镇为核心,以商贸型城镇为节点,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县域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体系职能结构。全县城镇总人口达到20万,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38%。
(五)蓝图指引方向,实干成就梦想。
未来五年,汝阳将大力弘扬“登山精神”,“跳起来摘桃子”,奋力实现转型发展,在实现全市“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奋发有为、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