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2月9日 星期

许智银:让书香浸润家庭

许智银正在阅读书籍

【家风人物】

许智银,1965年10月出生于河南灵宝,文学博士,现为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汉唐文学、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研究,曾先后被评为洛阳市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

【家风格言】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精彩人生。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更有责任引导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用那些触动人类灵魂的经典著作去陶冶他们,培养他们认真读书的习惯,形成一种可以传承的家风。

【家风故事】

“从记事开始,母亲就创造一切机会让我读书,到现在我都印象深刻。也许她当时的出发点是为了让我将来有出息,但同时也培养了我认真读书、认真学习的习惯。”许智银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寒,父母靠种田为生。当时,农村资源匮乏,学龄前的孩子们大都在村里、田间里玩耍。

在许智银的印象里,小时候母亲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看书去吧。”那时,她看的大都是一些旧的、不完整的连环画,多是囫囵吞枣,有些也看不懂。上小学以后,许智银开始识字了,母亲就从邻居家借来各式各样的二手少儿读物。尽管都是不连贯的书籍,但许智银每次都如获至宝,努力汲取着知识的营养。慢慢地,许智银开阔了视野,读书、学习的爱好也养成了。

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许智银成为高考制度恢复以后村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大学毕业后,许智银在洛阳市区一所中学教书,后来又攻读硕士、博士,然后成为一名大学教师。

许智银说,作为一名教师,读书就显得更加重要,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途径之广、内容之丰富是我们无法预测的。要想通过自己的真切感受去影响和引导学生,就得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刚开始,许智银广泛涉猎各类书籍,近年,由于工作和专业的原因,她将视野聚焦在古典文献的研究上。

“我之所以坚持读书,是希望通过自己积极地影响我的家人,让他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许智银说,她和丈夫都爱读书,受两人熏陶,他们的儿子从小就成了爱书之人,家里的柜子上、书桌上全是一摞一摞的书。如今,许智银的儿子正在云南一所大学攻读硕士。

“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我越来越理解当时母亲的心情。”许智银说,当她看到自己的孩子捧起一本本书时,那种迫不及待地要把知识的营养一代代传递的心情,是那么的激动。一个家庭的读书习惯,是一种耳濡目染的传统养成。读书之风一起,书香便飘得悠长。

【我眼中的好家风】

段文昌是中唐名相,历经三朝,多有建树,著有文集三十卷、《诏诰》二十卷,自编《食经》五十卷等,其诗文著作在唐代文学史上独具一格。段文昌勤奋好学,尤爱读书,他重视教育,鼓励晚辈勤勉读书,形成了良好的家风。在段文昌的言传身教下,其子段成式自幼遍读典籍,并以一部《酉阳杂俎》留名文史。

以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等为代表的钱家的家风,就是好读书、重教育。有人问钱家为什么出那么多名人?科学家钱伟长戏说:“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这种好读书的家风渊源相传至今,钱玄同父子、钱均夫父子、钱穆叔侄、钱学熙父子等钱氏后代,都是勤奋好学的典范。钱家的家风中,还有互爱互助的家庭氛围,保证所有钱氏子孙无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家风建言】

家风是什么?通俗点说,就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勤俭节约、诚信友爱、好学谦虚……种种美德正是通过“家风”这个载体,一代一代传播下来,演绎成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了小“家”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树立好的家风,家庭就会成为滋养精神的乐园,传承好的家风,家庭就会变成为国家输送栋梁的沃土。

本报记者 戚帅华 通讯员 杨小雅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