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洛阳·民生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3月21日 星期
市民健身热情不断升温,体育消费蓬勃生长
多措并举,做大体育消费“蛋糕”

健身房内,不少市民在运动

近年,公园、街头健身的市民越来越多,体育健身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购买装备、观看赛事、参加培训……大众体育消费渐成习惯。业内人士表示,我市应多措并举,调整体育消费市场的供给结构,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培育体育产业强劲的增长点。

体育消费成热点

“晚上我们一家五口总是一起出门,我和太太打羽毛球,儿子去广场玩轮滑,父母到健身步道走路。”市民陈明凯说,全家人养成了健身的习惯,定期购买运动装备,家庭体育消费越来越多。

近年,射箭、滑雪、攀岩等运动颇受我市年轻人青睐。五年前,市民白洋爱上了滑雪,秋冬季节他每个月都要去滑一次。“这两年洛阳先后开了三四家滑雪场,雪道越来越多,滑雪更有趣、更方便了!”

近年,市民体育消费越来越多。过去,参加体育活动,一双运动鞋就可“通吃”,如今,走路要穿健步鞋,跑步要穿跑步鞋……新区体育场附近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的负责人称,去年他们的零售营业额翻了一番,专业用品销售增长了30%。

“体育场馆的增多为群众健身提供了好去处,引导市民培养健身习惯。”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我市实现健身设施全覆盖,引入社会资本20多亿元,建设体育健身服务业场所50余个,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增长。

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在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19大类商品中,我市体育娱乐用品类的零售额增幅最大,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05倍。

市场供给结构待调整

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越来越多,体育场馆供不应求。家住高新区的小朱喜欢打羽毛球,可她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场馆。“我家附近只有一家球馆,人多且配套跟不上。”小朱说,设施齐全的场馆要么太远要么太贵,如果身边多一些亲民的体育场馆就好了。

近日,家住涧西区的王新淳打算到健身房锻炼。虽然周边健身房有不少,但健身房突然关门的新闻总是不断出现……“对于这类会员合约制的运动场馆,相关部门是不是应该多一些监管?”

近年,我市的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不断拓展,羽毛球、网球、游泳、跆拳道等少儿培训机构日益红火。在洛龙区经营羽毛球馆的吴先生透露,在持续增长的市场诱惑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有些大学生出来代课作培训,和正规的培训机构打价格战,很容易把市场搞乱。”吴先生说,体育培训是一个“准入门槛低、发展门槛高”的行业,在我市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市场监管和行业规范。

业内人士表示,体育消费是我市的新兴消费领域,市场潜力巨大。但就目前来看,体育消费市场的供给结构、数量和质量都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存在差距,亟待调整。

培育消费热点很关键

市金融专家委员会主任席升阳表示,扩大体育领域消费要多措并举,在供给侧结构调整方面发力,培育好产品和服务。

席升阳建议,首先,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大监管力度。做好行业标准化工作,提升体育服务和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维持市场健康良性发展;其次,要丰富供给内容。支持发展一批发展基础好、综合效益高、参与性强的运动项目,探索体育和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

最后,体育产业正向着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席升阳建议拓展消费方式和渠道,支持“互联网+”体育消费,努力提供个性化服务,不断发展新兴体育消费形态和模式,让体育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消费活动。

近年,市体育部门通过举办、承办赛事做强赛事经济,通过场馆运作让经济效益反哺社会公益,依托全民健身培育消费热点,打造洛阳的体育装备制造业等,体育产业功能逐渐完善。去年,市体育局探索“互联网+体育”新模式,实现手机APP、微信服务号在线预约场馆、教练,是引导市民培养健身习惯、促进体育消费、打造全民健身产业链的一次有益尝试。

业内人士表示,强化健身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形成一批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消费热点。未来,体育消费的“蛋糕”会越做越大。

本报记者 李冰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