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6月13日 星期
孟津剪纸
剪刀舞处纸生花 民俗传承活水来

畅杨杨在河南博物院向小学生讲解孟津剪纸 (采访对象提供)

◆项目:孟津剪纸

◆级别: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畅杨杨(市级传承人)

王秋云(市级传承人)

近日,孟津剪纸的市级传承人畅杨杨带着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在河南博物院参加“匠·心——河南省传统工艺保护传承成果展”,展示他所传承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孟津剪纸,俗称“铰花”,属于豫西剪纸一脉,历史悠久。2013年,孟津剪纸入选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民俗跃然纸上

27岁的畅杨杨出生于孟津县横水镇,如今在老城区西大街开了一间工作室。一得空,他就搬着板凳坐在街上剪纸,一把剪刀就像他手中的玩物,上下飞舞。雍容华贵的牡丹、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不一会儿,活灵活现的图案便尽现纸上。

“剪纸所用材料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等材质,广泛流行于民间。”畅杨杨一边剪纸,一边向围观的群众介绍起来。

孟津剪纸图案简单,剪刀落处当即成形,概括性和艺术感染力很强。以前,很多剪纸老艺人不识字,却能剪出精美的喜字、寿字。

过去,剪纸主要由农村妇女来完成,内容取决于其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有嫁妆陪衬花、脸盆花、箱子花、墙花、窗花等喜花剪纸,有棚子花、挂钱花、灯笼花等用于节庆的剪纸,有河图洛书、老鼠嫁女等神话传说类剪纸,有纸扎花、纸钱、寿衣花、寿枕、寿材花等丧葬类剪纸,还有鞋花、服饰花、虎头鞋等生活用品类剪纸。这些剪纸充分展现了孟津地区的风土人情。

90后小伙传承剪纸艺术

畅杨杨生长在一个剪纸世家,他的奶奶、姑姑都擅长剪纸。在家庭熏陶下,畅杨杨从小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跟着奶奶练习,还主动向其他老艺人讨教。

高中毕业到深圳打工后,畅杨杨逐渐了解到剪纸不仅是老家长辈们手中的生活用品,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于是,他回到家乡开始从事剪纸创作,并收集、整理剪纸资料,申报“非遗”。

在这个过程中,畅杨杨参加了中国年俗剪纸大赛等众多国内剪纸比赛,与各地剪纸名家同台竞技,相互交流和学习,拓宽了他的剪纸创作思路。

《河南民间绣样——窗帷子·麒麟送子》《做花婆婆》《廉政为民》……畅杨杨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的一批剪纸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剪纸艺术最高奖。最让畅杨杨得意的是,2013年,他用4个月时间创作了12米长幅剪纸作品《都说俺孟津好风光》,其中包含了孟津特色景点龙马负图寺、汉光武帝陵、王铎故居、小浪底等。

在畅杨杨的努力下,孟津剪纸于2013年入选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出老百姓致富路

“很多人总觉得剪纸没啥用处,但是看到我的经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拾起这门老艺术。”畅杨杨兴奋地说,他的家人也从反对转为支持。受孟津相关部门邀请,他还经常到少年宫教孩子们剪纸。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热爱、传承孟津剪纸艺术,畅杨杨把自创和收集来的剪纸精品带到各个乡镇的集市上展览。近两年,结合扶贫工作,孟津县横水镇举办了精准扶贫剪纸实用技术培训班。畅杨杨回到家乡义务为村民授课。

“从十几岁的姑娘到80多岁的老太太,来学剪纸的村民把会场挤得满满的,实在令人感动。”畅杨杨说,不少心灵手巧的村民坚持练习、不断创新,剪纸技艺已经十分熟练。有的企业专门找到横水镇政府,要买村民的剪纸作品。正如畅杨杨所期盼的,孟津剪纸正剪出老百姓的致富路。

本报记者 朱艳艳 通讯员 卞俊强 实习生 蔡漫琳

(感谢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采访提供的支持)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