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洛 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6月13日 星期
河洛杂谈
洛阳方言猜想
□逯玉克

方言,是中国的一种“特产”,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往往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

小时候,常以为方言只能口耳相传,无法写在纸上,当后来知道了一些相对应的词时,才惊讶:一些方言,貌似土得掉渣,却并非无本之木,原是有典故、有来历、有说道的。

在洛阳,如果有人很蛮横、跋扈、逞能、厉害,人们会说:“你真驾驷!”“驾驷”什么意思?你极有可能不知道这里面就包含着老洛阳的文化。古代,天子乘坐六匹马拉的车,叫“天子驾六”(这已经在洛阳得到了考古佐证);公卿,驾驷;平民百姓,一驾足矣。你一介平民,居然能和王公贵族一样,享有“驾驷”的待遇和特权,你说厉害不厉害!这话多带有不满、愤懑,或讥讽,有时也有羡慕、夸奖、佩服的意思。

与“驾驷”同音的,还有一个词“枷事”。“这人,不知道抹到哪儿是一斤,早晚要吃枷事的!”呵呵,不用解释,望文生义,你就知道它是吃官司戴枷锁的意思了。

表达讨厌的意思又不用“讨厌”二字,你怎么说?“饭甩(甩,读sāi)!”这就是洛阳人妙手偶得的独创。民俗学家考证说这个词还有其他的写法和意思,但俺坚信这种解读。你想啊,拿饭到处甩,谁人待见?不是讨厌是什么!“饭甩”一词源于何时?不见典籍,但它精妙、形象,会让你会心一笑。

大家都知道,“中国”一词的英文写法为:CHINA,本意是:瓷器。古代,瓷器和丝绸一样,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元素。在洛阳方言里,就有好几个词与瓷器有关。“这孩子,成色真好,长大一定有出息。”或“这孩子,又犟又倔,真烧不透!”“成色”“烧不透”,应该是瓷器烧制或评鉴过程中的专业用语,用在口语里可谓妙喻生花。

在洛阳话里,说谁愚笨、不灵泛,就用一个字:闷!为什么是这个字呢?民间,鉴别一件瓷器的烧制质量,通常是用手指敲一敲、弹一弹,然后听它的声响。如果声音清亮,甚或余音悠长,就表明质量上乘;若声音发闷发沉,就是火候不到,没烧透,不结实。

“厮跟”是老城乃至河洛地区常用的一个词,意为:结伴同行,但按洛阳学者蔡运章老师的解释,是“我作为小厮跟着您”的简称,也是古代文人雅士借贬低自己来推崇别人的谦称。怎样?原以为这个词不登大雅之堂,其实是挺礼貌、文雅、谦和的一个词呢。

在洛阳,叫“外公”“姥爷”多叫成“魏爷”,为什么?随便问哪位在小吃摊上喝不翻汤的大爷,或者和手摇蒲扇带孙子玩耍的大娘唠会儿闲磕,他们保准会给你一个与魏王曹操相关的解释。

洛阳人在征求对方意见时,开口就是“中不中?”对方也以“中”或“不中”予以肯定或否定。这种问答源于何时?我想,应该是东周吧。

住在镐京的周武王有个宏大的遗愿,就是在夏商旧都再建一座都城。成王时,周召二公带着测量器具,到洛水、瀍河、涧河一带实地择度,认为“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于是大兴土木,营建王城、成周城,这就是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成为东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被称为“中国”“中土”“天中”。我猜想哈,“中”,大约就是那个时代最流行的一个词了,差不多和洛阳城一样古老了。

这个推测靠谱吗?没有资料可以佐证。不过,大概没有比这更合理的解释了。

文字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文明,随着战争、迁徙、民族融合等历史进程,语言、文字也在不断的传承、丰富、演变着。那些来自于生活又在历史长河中浸润淘洗了几千年的方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字的秦砖汉瓦和活化石,它们富含着一个时代或一个地方特有的信息,它生动、形象、独特、简洁,至今仍焕发着长久的生命力,被洛阳人活色生香地使用着。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