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洛 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
记忆深处
老灶台
□赵利勤

民以食为天。把食物做熟的方法有很多,煎炸烹炒,煮烫焖蒸,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的“宗”就是火源,老灶台无疑是重要的印记之一。

老灶台是人工垒的,而且得让专业人士掂瓦刀。刘叔是全村灶台垒得最好的。灶台看似简单,但别人垒了不是出烟不畅呛人眼,就是堵火不严空费煤,刘叔的手艺也不知从哪里学来的,让外表并不华美的灶台烟顺火旺,省煤耐用,只要耐火筒不烂,灶台用几十年都没问题。

老灶台很大,留有两个火口,两个火口中间放一瓦罐,利用了火的余温,里面的水总是热的,特别是冬天,洗菜、刷锅用水很方便。为了省地方,灶台一般垒在墙角,两端是宽大的平台,既可以搁锅碗瓢盆,也可以在上面放一矮凳,小孩子坐在上面边吃饭边取暖,是个好地方。

小时候冬天冷,我每次从外面回来,都是不停地跺着脚,一边喊“冷死了”,一边用嘴往手心里哈着热气,直往灶房里跑。父亲见了,弯腰架住我的腋窝,轻轻一提,我顺势往上一跳,一下子就坐到了灶台上的矮凳上,伸出冻得通红的小手,放在正煮着小米红薯汤的火口上,蓝色的火苗在汤锅周围不时探出头,招摇几下消失了,可不大一会儿,它又耐不住寂寞似的,从锅边儿冒出来,长舌一样舔着锅沿儿,仿佛在证明它并没有走远。小米和红薯在锅里咕嘟嘟地翻滚着,袅袅的热气升腾着,甜甜的清香回荡着。

我坐在矮凳上,滚滚热流像小溪淌水一样,从脚掌、手掌很快传遍全身,寒冷消失,感觉像是回到了春天。母亲还不失时机地用火钳从灶台下的炉渣里夹出烤红薯,用手捏一捏软硬,然后吹去上面的炉灰,两手掰开,灰不溜秋的红薯露出金黄色的、冒着热气的瓤来。母亲怕我被烫着,自己拿着热红薯让我咬上一口,又热又香又甜的味道从口到肚,温暖着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那幸福的感受,远比我现在吃的任何美味都来得甜美。

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天,能散发温暖的灶台绝对是中心,小孩子坐在灶台上,父母坐在灶台前,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母亲纳着鞋底,父亲剥着玉米,还有串门的邻居,他们随时都可以进来,门一关,灶房里就有了春天的和煦,虽然是冬天,但热闹的话题让人们感受到的、脸上写的,都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幸福的期盼。几十年后,灶前夜话的情景仍让我念念不忘……

老灶台,让乡村寒夜有了体温,烤热了童年的冬天。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