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文 体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12月6日 星期

25 取信于民(中)


《群书治要·六韬》中记载:周文王来向姜太公请教,说我怎么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呢?姜太公对他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他对待人民就像父母慈爱儿女,就像兄长慈爱弟弟一样,“见其饥寒,则为之哀,见其劳苦,则为之悲”。

古代的圣王,对待人民的态度就如同父母慈爱儿女、兄长慈爱弟弟一样,所以古人说“爱民如子,视民如伤”。什么叫“视民如伤”呢?很多人说就是把人民视为受伤的病人一样,加以关爱,加以体恤。其实这个程度还不够,要把人民视为自己的伤病加以体恤,加以关爱。想一想,自己生病的时候,一定是想方设法四处求医,把自己的病医治好。所以,领导者对待百姓的疾苦,应该像救治自己的伤病那样心急如焚。

《春秋左氏传》在总结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原因时写道:“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群书治要·鬻子说》:“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上下相亲谓之和,民不求而得所欲谓之信,除天下之害谓之仁。仁与信,和与道,帝王之器也。”

君主法道,他发布的政令就是要为天下福,没有偏私。他的起心动念,念念在为天下人谋福利,这就称为道义。道义之君,必然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就像邹穆公一样为天下人所爱戴。

邹穆公在做国君的时候,对自己很刻薄,但是对老百姓非常宽厚。可以说是做到了“爱民如子,视民如伤”。

邹穆公颁布了一个命令,喂养野鸭、大雁一定要用秕谷,而不能够用粟米(粟米脱了壳就是小米)。等到粮仓里的秕谷都用完了,他就派人到民间用两石粟米换一石秕谷。官吏们觉得这样做实在太浪费了,就向他请示:“我们用两石的粟米,却只换了一石的秕谷来喂养这些野鸭和大雁,那还不如直接用粟米去喂养它们,这不是很好吗?”

邹穆公回答:“你说得不对。百姓是光着脊背辛勤地耕作,不敢懈怠,才种植出这些粟米,难道是为了喂养这些鸟兽吗?粟米是上等人的食物,怎么能用来养鸟?你只知道算小账,却不知道算大账。周朝有一个谚语叫囊漏贮中,是说盛粮食的口袋漏了,但是粮食还是漏在更大的容器里。你没有听说过这个道理吗?君主是百姓的父母,我们把粮仓里的小米转移到百姓家中,难道这就不是国家的粟米了吗?让鸟吃这些秕谷,为的是不伤害我们国家的粟米。粟米在我们仓库里还是在人民那里,对我来说有什么区别?”

人们听了邹穆公的话就知道了,他们所私积的粮食和公家的粮食是一体的,这才是真正的富国之道。

正是因为邹穆公发政施令都是为天下人谋福利,而不是自私自利,他是一位有道之君。所以,邹国虽然是一个很弱小的国家,但是鲁国和卫国这样的大国都不敢轻视它,齐国和楚国这样的大国也不能够威胁它。

邹穆公过世的时候,邹国的百姓都非常哀伤。即使是邹国四邻的人民,知道他过世了,也全朝着邹国的方向寄托哀思。民间连弹琴瑟的声音都听不到了,为什么?因为这么好的一个国君过世了,百姓都乐不起来了,直到一年之后才又重新听到了琴瑟的声音。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