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文 体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1月11日 星期

29 求贤于天下(三)


第四,德不当位,功不当禄。

《管子》记载:“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君主所要审慎考虑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臣子的德行和位置不相匹配,第二是臣子的功绩和他所享受的俸禄不相匹配,第三是臣子的能力和他的官位不相匹配。这三者是治乱的根本。

《傅子》记载:“不修行崇德,则不得此名,不居此位,不食此禄,不获此赏,此先王立教之大体也。”如果没有很高的德行,就不会获得这个名声,不能居于这个官位,不能够获得这个俸禄,也不能够获得这个封赏,这是先王立教的根本。

《袁子正书》讲:“今之为法曰:选举之官,不得见人,曰以绝奸私也。”现在的法律规定,选举人才的官员不能够去见当事人,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徇私舞弊。对这个观点,《袁子正书》并不认同。“夫处深宫之中,而选天下之人,以为明,奚从而知之,夫交接,人之道,不可绝也。”因为选官者处在深宫之内,还要选天下的人才,而且要选得适合,不能够选“非其才”,那你怎么能够知道这个人是贤明的人才呢?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正常人都应该要这样做的,是不能够断绝的。“故圣人求所以治交,而不求绝交人。”圣人治理国家,不是断绝人们的交往,而是追求怎么样使这个交往合情、合理、合法。“先王之用人不然,不论贵贱,不禁交游。”先王任用人才,不分贫富贵贱,也不禁止人们正常交往。他的原则是“以德底爵,以能底官,以功底禄”,以他的德行给予爵位,以他的能力给予官位,以他的功劳给予相应的俸禄。只要坚持了这一原则,再加上“具赏罚以待其归”,那么便无人敢背离正道。这是告诉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五,偏听偏信,受人蒙蔽。

《政要论》指出:“为人君之务,在于决壅。决壅之务,在于进下。”君主的要务在于排除蒙蔽,排除蒙蔽的关键就在于使下面的言论能够传达到君主这里。能够使下面的言论传达到君主这里,最关键的则在于广泛地听取众人的意见。

若想真正广泛听取大众的建议,关键要做到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使得做奴役的、做童仆的、放牧的、养马的都能够畅所欲言,并且他们的意见都能传达到君主那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君主所听到的、所看到的就很广博,就不会轻易受蒙蔽。

在历史上,有很多臣子热衷于观察君主的喜好,君主喜欢什么他就顺着君主的意思去说,进而蒙蔽君主。秦朝赵高就是蒙蔽君主的佞臣。他看到皇帝很喜欢恣意游乐、放纵自己的情欲,便趁机对皇帝说:“当皇帝的之所以尊贵,就是因为他能够为所欲为,就是因为人们感觉他像神明一样。只有得到人民的仰望,君主才能够被尊重。而神明是只能听说,不能露面的,所以不能让大臣总是见到皇帝,这样才能显示出皇帝的威严。”结果秦二世就信以为真,从此赵高专权。秦二世最后丧身亡国时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被赵高蒙蔽了。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如果偏信一个人的言论,就容易被人蒙蔽,而听不到下面的意见。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