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2月11日 星期
挪穷窝辞旧岁 搬新家迎新春
我市19534名贫困群众新家园里过大年

张朝夫妇喜迁新居 记者 白云飞 摄
岘山村搬迁群众搬新房过新年 记者 高山岳 摄
华沟村搬迁安置点 记者 白云飞 摄

编者按

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光。春节前夕,我市又有近2万名贫困群众乔迁新居。搬新家、过大年,每个家庭都在编织着新年愿望,憧憬着美好的生活。节日期间,本报记者走进搬迁社区,来到群众家中,聆听他们的幸福故事,共同感受新家园里的新生活、新期待。

贴上喜庆春联,摆上瓜子糖果,窗明几净的新房里,一家人围桌而坐,有说有笑,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这是汝阳县柏树乡华沟村的吴正国在新家里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他说:“好日子才刚刚开始,未来的生活会比蜜还甜!”

不仅是老吴家,幸福的暖流还流淌在河洛山乡许许多多扶贫搬迁群众的心底。今年春节前,我市集中精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工作,全市又有19534名贫困群众乔迁新居过大年。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标志性工程。在我市4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5.9万人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占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人数的23%。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市把易地扶贫搬迁摆在脱贫攻坚战最前沿、最关键的位置,确定了“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经过三年持续攻坚,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圆满收官,5.9万名山区贫困群众实现搬新家、立新业。

为了减轻群众负担,我市将搬迁户自筹资金部分列入财政预算,牢牢守住搬迁不举债的“底线”。分得到房,更要住得进去。在建设中,搬迁房统一进行简单装修,搬迁群众可直接“拎包入住”。

搬出来,换一种活法。各地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确保每个规模以上安置点有社区服务中心、有义务教育学校、有幼儿园、有卫生室、有综合性文化场所,同时,坚持“挪穷窝”与“拔穷根”并举,通过建设扶贫产业园、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举措,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搬迁,对于乡亲们而言,不仅仅是居住空间的位移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更激起广大群众感恩共产党、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吴正国说:“挪穷窝辞旧岁,搬新家过大年,最要感谢党的好政策。祝福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繁荣昌盛!”

好日子有奔头

瑞雪降临,河洛山乡一派银装素裹。来到汝阳县刘店镇岘山村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错落有致的楼房。社区广场上,新植的苗木笔直挺拔,健身器材也安装到位,和城市小区并无两样。

“和老家的条件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走进一楼的张朝家,新房装修一新、喜庆温馨,唯有客厅角落里的一套旧式电视柜显得有些不太相称。“这算得上老家最好的物件了。”

张朝的老宅在山上,一辈子种庄稼、下煤窑、搞建筑,干的都是体力活,家里的土砖房一住就是几十年。老宅所在的自然村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很长一段时期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水泥路,连买个油盐酱醋还要跑上四五里地。

今年元旦前,老两口通过抓阄儿,选中了这套房子,一楼不用登梯,很合他们的心意。不仅如此,社区里爱心超市、文化广场、扶贫车间也都一应俱全。

常言说:“好马配好鞍。”得知新房交了钥匙,远在浙江打工的儿子特意寄回了1万多元,用来添置家电家具。前些日子,老两口得空就往街上跑,每一样家具都是精挑细选、货比三家。很快,沙发、茶几、电视、窗帘、烟机灶具都置办妥当,看着“哪哪都好”。

春节前,老两口满心满意期待一家团聚。这时,儿子却打回电话说,为了多挣钱,不回家过年。电话这头,张朝尽管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应允了。他说:“好政策给了咱好房子,好日子还要咱拼命干。”

五保户迁新居

同样在岘山村搬迁安置点,有一栋两层小楼与社区楼房相对而立。相比张朝家的三室一厅,小楼上的房间显得局促,每一间只有标准25平方米。不过,小屋里集纳了卧室、厨房和卫生间,功能齐备。

这栋小楼是专门为独居户建设的小型安置房,年过花甲的五保老人李约汉便住在其中一间,尽管面积不大,但他很满足。

李约汉自幼家境贫寒,在山沟里的“窝棚”中过了几十年穷日子,至今也未能成家。对他来说,这个崭新社区和这间不大的屋子,是安度晚年的归宿,也是摆脱贫困的起点。

2018年开春,岘山村搬迁安置点开工建设。作为贫困劳动力,李约汉主动加入建设大军。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从新房装修到社区绿化,工程推进的每一步,都有他的付出和汗水。“咱这小区不光面子上漂亮,质量也是硬邦邦的!”李约汉说。

去年年底,安置小区顺利竣工。今年春节前,李约汉不仅没花一分钱分得新房,还挣到了1万多元工资。这让老李喜上眉梢,乐在心头。

近年,我市在坚守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安置房,满足不同搬迁户的需要,并统一实施“交钥匙工程”,确保搬迁不留“锅底”。

这个春节,李约汉过得并不孤单。“你家一个菜,我家一个菜,拼起来,就是一桌团圆饭。”老李乐呵呵地说。

新生活无忧虑

农历腊月三十,汝阳县柏树乡华沟村搬迁安置点一排排崭新的楼房贴着大红春联,家家户户充满欢声笑语。

在这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里,柏树乡扶贫干部王佩玺的心里还有些许忧虑和不安:乡亲们会不会在社区安心住下?电梯、燃气能不能安全适用?就连马桶堵塞怎么疏通他都要替大家考虑。只有挨家挨户走一遍,他才能放心。

常言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最复杂、最难做的还是群众的思想工作。王佩玺说,刚开始,一些群众不愿意搬家,甚至还有个别群众觉得住进新房子跟做梦一样,担心“房子还会被收走”……面对这些疑虑,扶贫干部们走家串户、细心疏导,一个一个地解开群众心中的“疙瘩”。

新社区新生活,不少事情还要从头学起。搬迁户吴正国家住五楼,一开始不会坐电梯,因为害怕被电梯门卡住,总是爬上爬下。“搬进新房子‘两眼一抹黑’,多亏了扶贫干部上门手把手地教。”老吴说。

原来,乡亲们散居在沟沟岔岔,生活方式原始简单。如今,乡亲们面对的不仅是新房子,还有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关系。

所以,在新社区里,每有一批群众乔迁新居,基层干部都会入户来一次新生活“入门教育”,教会群众如何使用液化气、电磁炉,怎样防火、防电等,引导大家更快融入和适应新环境。

不仅如此,各地积极探索符合易地扶贫搬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创新社区党建新模式,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让群众有了排忧解难的“主心骨”,共同营建美好生活“新家园”。

本报记者 白云飞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