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3月5日 星期
跻身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河科大科技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


(上接01版)

“之前我们大学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针对企业生产问题研发新型材料,达到一定性能后进行中试,成功后才能上生产线。但在协同创新平台上,科研院所、院校科研人员、龙头企业直接组团,可同时开展基础研究、中试和产业化,团队成员之间无边界,人员流动不调动,设备共享,围绕成果转化一个目标进行,大大加快了成果转移和转化的进度。”谢敬佩说,协同创新其实就是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一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大戏

作为我省唯一的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河科大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传统由来已久。

1956年,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学校迁至洛阳,更名为洛阳工学院;2002年,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科大。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洛阳工学院所有的专业都是结合当时的拖拉机厂、轴承厂等几个大厂设置,和企业高度关联。现在,河科大秉承产学研深度融合传统,发挥在机械装备制造、金属材料、新材料、轴承、齿轮等方面的科技优势,长期与中信重工、中国一拖、洛阳LYC轴承、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等单位合作,进行科研成果转化转移,从小试、中试到产业化直接实现无缝对接,引领和推动重型装备零部件、金属材料、轴承、齿轮、农业工程等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该校五年内主持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50名,居河南高校首位。在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前50位高校中,河科大位列全国高校第47名,在河南高校中居首。

“学校搭台,教师唱戏。为鼓励教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明确了产学研合作中形成的科技成果产权分配,突出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所有权份额,按收益的一定比例奖励成果完成人!”该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王三良 丁雯雯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