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2019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3月15日 星期

把绿色发展贯彻农业农村工作始终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色,是乡村的主打色。千百年来,人们寄情田园,回味乡愁。时至当下,良好生态环境依然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下一步,我市将坚持把绿色发展贯彻农业农村工作始终,着力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绿色兴农提效益

春回大地,广袤山乡春耕生产如火如荼,和往年相比,“绿色”是今年春耕的重点。

“以前种地随大流,化肥农药别人用啥咱用啥。现在不同了,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科学使用,省了钱,还不少打粮食。”宜阳县丰民种植合作社就尝到了绿色生产的甜头。

不单是大田生产,果园的打理也更加精细。崤山南麓,洛宁上戈是苹果的传统优势产区。过去,乡亲们凭的是经验积累和精耕细作。当下,在海升现代果业示范园里,得益于水肥一体、绿色防控的生产模式,不仅实现了节水、节肥、节药,果品质量更佳,经济效益也更好。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一直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模式,化肥农药超标,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处置随意,极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田园里“唱出”了绿色高效的交响曲。

今后,我市将坚持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快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实现农产品绿色供给。

生态宜居塑气质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近年,老百姓富起来,盖了新房,买了新车,但“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景象,在不少农村依然存在。农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愈加迫切。

今年,我市学习借鉴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村容村貌大提升、厕所革命大推进、垃圾清理大行动、污水治理大突破,真正让农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在伊滨区寇店镇舜帝庙村,农户按照“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分类投放,村里集中将不可腐烂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处理,垃圾分类蔚然成风,实现末端垃圾减量80%。不仅如此,村里同步推进管网铺设、厕所革命,建起了无动力污水处理站,让污水有了去处。环境好了,群众交口称赞。

以舜帝庙村为样板,今年,我市将加快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农村改厕24万户。同时,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和街道硬化,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和风貌管控,打造10个“美丽小镇”、100个“四美乡村”,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农村形象。

绿美山乡绽新颜

远山、绿树、花田、溪水、民居……置身栾川县石庙镇观星村,白墙黛瓦,山清水秀,令人倍感清爽。

村内村外不见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这两年,观星村持续开展村庄绿化,垃圾堆、边角地、荒山沟成了绿化带、小游园,乡村旅游产业顺势迈开了步子。

不仅如此,驱车穿行在河洛山乡,廊道、水系、荒山都披上了绿装。正值春季造林好时节,我市坚持以“七绿”工程为抓手,全面掀起国土绿化高潮,致力让河洛大地处处碧绿满眼。

自然生态,勾起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带来了绿色经济的红利。各地坚持国土绿化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造绿、造景、造富、造福相统一,大力发展特色林果、花卉苗木、生态旅游等产业,让农民在绿水青山中获得金山银山。

绿色在铺展,碧水也在延伸。我市以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为契机,将河长湖长体系延伸至村一级,大力实施“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一条条河流、渠道、小溪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市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着力让河洛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本报记者 白云飞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