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4月15日 星期
浓厚文化气息带动消费,开发更多文创产品,扶持优质文化企业发展
文化“引擎”释放消费新活力

游客在洛阳博物馆选购文创产品

核心提示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消费力。目前,我市正围绕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加强文化消费供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途径,引导和支持文化企业提供更多文化产品和服务。

浓厚文化气息带动消费

“去年曾看牡丹花,蛱蝶迎人伴彩霞……这些诗之前我都不知道。”昨日,市民刘长青来到厚德园城市书房,看完一本名为《唯有牡丹真国色——历代牡丹诗365首》的书这样感慨。自从家门口的城市书房建好以来,刘长青成了这里的常客。

书香润城,一度走向没落的书店业态焕发生机。记者走进西工区一家商场中的书店,这里装潢精致,顾客盈门。“网上买书固然方便,但缺少在书店选书的那种感觉。”市民秦晓瑞说。书店经营者表示,书店生意好与洛阳浓厚的文化气息分不开。

日前发布的《洛阳市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实施方案》提出,我市将继续全面推进城市书房建设,打造“15分钟阅读圈”,引导消费者养成健康有益的业余文化爱好和消费习惯。同时指导支持书店、书屋开发音频产品,开通完善电商购书渠道,举办线下读书会活动、线下交换活动等,营造书香洛阳的浓厚氛围。

让更多文物“活”起来

高大威武的石辟邪“变身”可爱的卡通玩偶,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做成笔记本……昨日,记者在洛阳博物馆看到,一批构思精巧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

洛阳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张波介绍,这些文创产品是根据洛阳博物馆的藏品设计开发的,主打实用、亲民路线。张波说,他们的文创产品正从“文”转变为“创”,下一步将结合文物元素推出更多文具、邮品、服饰等,让大家把“文物”带回家。

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产,需更多专业人士介入。未来,我市将举办文创大师论坛、新锐设计师论坛等,通过活动圈定洛阳本地有较高文化需求的群体,从中间培养意见领袖,对大众形成号召力。

此外,我市还将开展各类艺术节,在不同板块呈现不同特色,提供不一样的产品体验,参展商将涵盖美术馆、游戏开发工作室等方面。

方案提出,我市将探索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收入分配机制试点工作,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的相关收入,可用于公益文化服务、藏品征集、文化创意产品扩大开发及相关人员绩效奖励,加强对重点文物、特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扶持优质文化企业发展

巍峨的唐代皇宫,庄严的卢舍那佛,大型实景演出《武则天》再现了女皇的传奇一生,也标志着我市演艺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建设全市文化消费综合信息平台,向消费者及时提供最新文化消费信息;实施文化惠民消费补贴,发放文化惠民消费券,促进演艺、电影、图书、文创等行业的消费;继续组织开展国内外优秀剧目、洛阳市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遴选优秀艺术表演团体为基层群众演出。

根据方案,我市还要加快创新文化成果转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和中介服务,推动文化创作、成果转化、产业经营一体化运作。扶持一批优质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性、多样化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文化设施运营单位与文化创作、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

“想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该负责人说。方案提出,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文化消费金融服务,支持信用良好、有发展前景的龙头文化企业进行信用融资。

利用好深厚历史,带动文化消费,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根据计划,2019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4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8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

本报记者 潘立阁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