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5月16日 星期
文旅融合 守正创新 注重特色
让人们为一座博物馆来这座城

洛阳博物馆内,精美文物引人驻足 记者 鲁博 摄

打造“博物馆之都”,是我市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的重要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洛阳文化旅游“新三篇”的开篇之作。近年,我市强化文旅融合,守正创新,加快“博物馆之都”建设,把散落在河洛大地上的博物馆串成展现河洛文明的精美“项链”,让河洛大地的一座座博物馆“活”起来。

一位游客的“朋友圈”

“久闻洛阳博物馆大名,盼而早观之,今日拜访,收获多多,惊喜多多。这座创建于1958年的博物馆,馆藏文物40多万件,位居全国博物馆前列。我参观过众多博物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给我惊奇惊喜者独有洛阳博物馆,五件镇馆之宝独步天下,令我难忘……”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山东菏泽游客王振铎白天参观完洛阳博物馆,深夜更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表达了对洛阳博物馆的厚爱。

作为一名旅游达人,今年68岁的王振铎自退休后进行环球旅行,已游览了30多个国家,写下300余万字的游记。他把对洛阳博物馆的观后感写成一首打油诗:“隋唐城畔鼎天下,藏史纳文五千年。神兽辟邪欲仙去,黑釉彩马永奋蹄。楠木宝塔称神器,三彩之光耀中华。铜爵玉杯满美酒,洛邑尽淌牡丹香。”

“博物馆之都”初具规模

市文物局局长余杰介绍,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博物馆69家,形成了主体多元、特色鲜明、富有活力、互为补充的博物馆展示体系,“博物馆之都”建设初具规模。

据介绍,我市博物馆总数和三级以上博物馆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在69家博物馆中,三级以上博物馆达11家。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为洛阳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6家,分别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千唐志斋博物馆、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匾额博物馆、洛阳龙门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4家,分别为:偃师商城博物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新安县博物馆、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我市加快文旅融合步伐,守正创新,坚持文旅一体,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进一步梳理文化旅游资源、公共服务资源,不断提高旅游产品品质,实现文化和旅游良性循环、合作共赢,让博物馆成为游客来洛阳旅游的一大理由,让人们为一座博物馆来这座城。

2017年,全市各类博物馆共接待游客817万人次;2018年,全市各类博物馆共接待游客840万人次;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全市各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

全市博物馆明年达到100家

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设博物馆之都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博物馆之都建设谋篇布局。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博物馆总数达到100家,全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打造洛阳旅游“升级版”。

目前,我市博物馆基础建设步伐加快。近期,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新洛阳报》旧址纪念馆暨洛阳新闻博物馆建成开放;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建设工程、总投资6.3亿元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主体结构全部完成,计划今年10月正式开馆;隋唐大运河遗址博物馆《概念性设计方案》完成招标;曹休墓博物馆、考古博物苑建设持续推进;牡丹博物馆、体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邮票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积极开展前期建设;孟津、伊川、嵩县等县域博物馆建设取得新进展。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首在规模、优在品质、要在融合、重在特色、贵在公益’的工作思路,统筹全市各方力量,打造一批骨干博物馆,新建一批特色博物馆,加快建设行业博物馆,推动非国有博物馆集聚发展,叫响‘博物馆之都’品牌。”余杰说。

本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李文初 胡寅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